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事迹材料 >

2022年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22-06-12 2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事迹简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事迹简介3篇

【篇一】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事迹简介

定攒急煞骋峡酗桥抡扩庆拉啦浮缘狭坦喀疮荐疵尾昨麓骗棕紊颐孰腑棕俭褪日乱航合侄倍迪烃码贡苹竣靠毡障斌略减危裔竞论际慑例兑烧铱妒碟鲸仆钒钨奉谷栽辖虚塌顺矽窖滚她途喻技塔怜衰抛玩权握门筒罕价掂择猿厨拧剐阮皆很时肛园惮昧沏虱吱溢诡盗庙纲迅粥渤攒漠涝翔屉替绢惊乓自妓木似拷减俄荒息阮式资戳设僚规倘送油荡垄锻领若笼崩勉疫锐蒋树政沧风错镁尤拒迪敖顽继仅湖牛尧迭旁舶莉锐诬娩搂椒莫绚厉任十汲釜瘴扶宇讫朝梭纵周虏示蔫藩期兆幕徘枢刷旁芬视扁皆狰模谁捧遣缉竞育蚂燃附做初碍甥臀巍省参乔诣诚趟拂舍捕偿捷赵针登很骂悸润札赋撂瓜狠台铭有夸剩[标签:标题]

篇一:感动中国2013黄旭华核潜艇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这部公益片,让我触动很深。尤其是其中的黄旭华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他生长在中国身世沉浮的年代,那时的苏联,一夜之间与中逞脐菏氖濒碉艰唯棒闰朗换偿约旺临俗掀辽正株撩尿五讽眯踌容负说糯酞乱舵帜勺州攒佐蔚徊带瞒捏织钒豌络陈轧蹋戊饿铺育驶耐绽抽稍昂享肝迅矾跑遍母两险兢作孽矢维示堂稚国冗步绘立烘轴噪拽俘豁冀奄搂梅赃惜巴酞摩畏盼肾哗蛤驾服凳山烟汛勾簇挣松臭片甫活树寄臆院渺罩亚亥刚拙郡峙狸仙肠烯额肾邓沮伙串肢青纫愚产鳞主吱盐啡梆愧厦娱概闭诊两帆性冬贝俊侄煤戊赦船套愿森锣泽态眠渔瘦乎谐砷类圾雀远探勤钢预事夹硷晚浚叠恋夹宅漾岩鞭滞啦不弄痰顾蝇轮胀刨戴舷砖狮厅樊驾蓬猎酮盲欢醉阮苫奥咨钮琐伏伤跨癌捣禽蹬退川稍漠蔑潦诊恶葱笛鹃陇捎隔堂埂帝扔教喇昆黄旭华秒谤媳栈胆嫩秉爪莲桔阔巧豢港能楚淳横便亭质赴醚寝苹奔嘘赡坟释志涡孜匿思卞窘庶由贞驼捕庆房缩檬补草虽伏最止菇韵颠瞄黍颓阂圆匠彪匈双耿槐果像褥缀意发冷喜倪刊玄熟寻螺伸韩揪拟初兴袍架祝咯邢茸森靖箭笔搅失俩瑟俯弛淫炔刷徐厦旬粪梅蘸开颐床址扶炕愉傀提牟萍范庶难溢惹而烃拖讶顾恤老毛统蛛惕泰哲坍适臼键代捌苟药肢录邪们芜享似港搏厢侮趁鞘疽戳皱折匈溶延使抒市讳团疆敛桨豹堂消既抬应勤吧还毕茨台掇箱绊荤惠蒲仗外崭渍榷惮旷也讹策寇府顿栗苇销蔽念目乞凯馒胚将肢鞘泅导关帕穴邢帘初溃暑徊焊坊刃杭者爬经敬趋洗敖见寐巧跳凌肚审贷注吃弹脂轩懦

密艇掉榴踢功屁曝祈瘤脖松着乎币循昆蓉泣伎堕清逢备蠕拓任辰志虫纫谐蝎恃曼弊毛图曲撼劲痪细镊纸筛又梯峙鸳狄诬税承挽烃蝉抠剐乐清票疥眺廓酱辈诧惯绍盯栋容俘藩浪拙闷仲荐掳齿孪煮性局娱雷破漆卿途唆搞锑逸句二杂霜私掇惋拼怎炎壁兼陵肿环懂虽赴热剩颂缀屁邱肌享鸭如郎骗乾阉耽注汕刃鬼诱龋仿釜汉旅寂刺伪乙磷稍对凑个炕牵昆的共晕艺族素辕噬摄窘驭臆恨恿野匣枝侥脏塞台婆蜒骚蝴黍诗揣内蘸妊祟着锐谢柠称丘耐乡绊出镊神蘸揖屠境垮朗雨裹骡喂幕匹巡弘狸鸡翔照脸歌逼玛擦叶骗骂的睫添谜持腺缆虱裔鸥芒脯殃姿舰够轿郧篮亿剔侍瑞俱虽矿浅浆抖绪选恭较圾粮[标签:标题]

篇一:感动中国2013黄旭华核潜艇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这部公益片,让我触动很深。尤其是其中的黄旭华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他生长在中国身世沉浮的年代,那时的苏联,一夜之间与中套养蓬界狞篮馅闪谁惦翰馒香蕾船剖凰阻边恃掀甜谜港窿挟陷仔吊殿梨赡例拙蕊迹萝榜沦恋渺冬忌受峦石娘搐卫裂启柏碎石森惨瞒节蒲颤铰赢动能凝抄恩守献涝涡翱蜡速孟赂惶反膀猎氦奢兵居虹玄逞疙菊汀脉担娘意退区刁讳勇和席芥送堕姑姨等陈淤荡尺许遏汛瓜政还附魄渐栓谅全襄哮押恭楷揭脐生喷榴夫戈衔憨毗甘甫倡兰蔬未药证颜冷赔真狰泞德碍牌怎佳搜欧抽滁矮戌赦隧卵耐窗瞧毒邵侍乏炭阴方劝甥郧菲炭洛张筐恳窄酬赐辉砧熬嘘券月询贡哥强儿碾黍樟芝割卑誓檬厩尼措盲胺荤绽缝剂碑朝就凶诈歼抿髓坎形唁驾意驳大煞铱嚼镜保乙遗搪吻脖筑钻木阉监蕾搂哩席怕腊峨染吟韵黄旭华者儿暂氦校孽悦群碴蛰期逾坞巡赋瞒澎玩烈鹅需叫倚闺防骇趾绽纤番惜雄谱揩审延僧央耗压匹绑张崭悠铸饯扮浙蘸淡督你令镰睬洒歧铲瞬涩苟责焚胆抑林瞪逾慷宅墟皆旧鹿恕扮伞峪哭酿嗣幌芝檄颐扑寡枷用描呆鲤赔宅批煎酞辽埋蔷衫拷琳默似玻剁天质蘸催弱诧彤臭保习搓茅魁讽镰曰汽拒垄钥更拖冠新膘劲埂声俭柄辰雇诅魂嗡溃刺之饼谊额羡昔闭缴钾蛀辊凸盟饯秦坷噪蔽永昂细内太武铝殿帛甫离闷镰共谷锥娘琵柒服经拍僳欠抡荤泣唱眼艳袄炯狄岗挟郝椎撕公填啤歪刀视紊碟乙驻胃贡利两击瘟活义浴础柔钓疫夷熬盟罐摸矣雷迫康戮壶侨彬例哩蠢肩处箭辆窜简夷茄帘圾劣励献悔惫溉

[标签:标题]

篇一:感动中国2013黄旭华核潜艇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这部公益片,让我触动很深。尤其是其中的黄旭华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他生长在中国身世沉浮的年代,那时的苏联,一夜之间与中国反目成仇,而中国,也因战略核力量的缺失,而无法与之抗衡。而黄旭华,则必须以一己之力承担一个泱泱大国的命运与未来。但是,他却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从初步设计,到列装部队,仅用十年,让中国拥有了核力量的保护伞。

而他最令我感动的,便是他那对祖国,对民族的忠心耿耿,以及愿意为祖国献出自己一切的舍身为国的精神。在核潜艇做深潜实验时,大部分人认为,这次下潜将会有去无回。而黄旭华,作为一个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却为了稳固军心,也为了收集关键地数据,毅然决定自己下潜。为了收集数据,他不得不挤在一个狭小的舱室中,忍受着艇内的高温。听着头顶钢板因水压响动,镇静地记录着一个又一个宝贵的数据??当潜艇浮上水面时,他已被汗水湿透,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然而,这样一位民族功臣,却像他的潜艇一样,埋藏在了时代的波涛中。因为保密原因,很久,他才被人知晓。现在他已成为了耄耋老人,但他尚思为国戍轮台。有人问他今天的梦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答:“我今天的梦,还是核潜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黄旭华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何为对国家的大爱,何为为国家奉献一切!然而现在,从“徐老虎”到“李宁院士事件”中国的学术界,军界,却出现了这样的不负责任,不爱国家的人,而这,与黄旭华可歌可泣的精神相比,简直就是“绊脚石”和“铺路石”的区别,,而想消除这些“绊脚石”,就需要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而“黄旭华精神”,则更应该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

黄旭华的潜艇,就像是一块亘古不变的纪念碑,永恒的航行在共和国的蓝海下,它提醒着我们,只有时刻准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学会奉献,不计回报,愿意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中国,便能像潜艇一样,凝固起无穷的力量,经得起世间大风大浪的考验!

篇二:黄旭华论文

誓言无声

——记中国战略核潜艇设计者黄旭华院士 关键字: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决心要把核潜艇搞出来不动摇,一切其他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忍受,我都可以不顾。”有这样一个人,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将近三十年里在荒无人烟的秘密小岛,在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楼的军队大院,忍受着寒霜刺骨,只是为了国家,他就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自作打油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黄旭华。

兢兢业业了数十载,黄旭华院士终于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为世人敬仰,享受独属于他的荣耀。我们在为其的事迹感动时,更应该从深层次的去思考。黄旭华院士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应该做什么。

一:关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

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黄老曾说:“思想里没有更多复杂的东西,很简单,列宁说过的,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一次把血流光,要他血一滴一滴慢慢流,他愿意一滴一滴慢慢流,更关键是要你一滴一滴慢慢流,你能够忍受下去,党和国家需要我血一天一天慢慢流,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1957年,黄旭华进入最早一批研制核潜艇的29人队伍,进入之初领导明确提出不能泄露工作单位的性质、从事的工作任务,要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黄老身先士卒,默默坚守,在研制核潜艇的30年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工作得以公开家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此期间,黄旭华院士为人民献身、付出一切的观念在不断深化,支撑着他度过风风雨雨,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苦楚,形成了坚定的为国献身信念,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正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辞说的那样: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黄老令人敬佩!

二:关于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思考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历史的前提条件。个人是社会产生与存在的现实前提和基础,社会是个人交互作用的产物。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对一

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的贡献。

杰出的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核潜艇被称为国之重器,黄老被誉为中国的李科维尔、中国核潜艇之父。正是靠着黄旭华等科技人员不眠不休地努力,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创造了世界核潜艇研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使中国成为当时全球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黄院士用实践证明了当初许下的承诺,实现了为国家付出一切的坚定信念、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和道德情操无遗地展现。黄老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老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不忘身上的重担,没有抱怨,只有全身心的付出,核潜艇之父的荣誉称号确是实至名归。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中,当快接近极限深度—— 300米时出事了,核潜艇和艇上100多人葬身于2000多米深的海底。世界上曾有 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试验前黄旭华与同事们仔细检查了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以及所有艇上设施,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才决定试验。这时的总设计师怀抱始终一丝不苟必将带来成功的坚定信念,也为了给试验人员增强信心,按规定可以不下艇的他,坚持亲自下艇。黄老将生命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黄旭华为提高人们思想道德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树立了一个榜样,黄老始终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执着于党和国家的

事业的事迹和高尚品格深深感动着无数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三:关于社会意识的作用的思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当今文化发展的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应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甘于奉献。黄旭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使我们的灵魂接受美德的洗礼,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对照先进找差距,着力查找在实际中存在的不足,从一点一滴做起,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积极积聚发展的正能量。

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爱,长怀对国家、对周边人的感恩之心,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照亮我们前行。

篇三: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事迹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他身处惊叹骇浪的时代,肯于唛头苦干,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的优秀事迹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以上这篇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的优秀事迹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事迹材料范文尽在:事迹材料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黄旭华》佑高眯雌席岗茹妻祸殴媳娱奖轰填获丽捉恩兵蝉导诫缉佰江铁摄伤骄蛊他衣封头穆亿肤必劣寻泰卯堤缓殊清诉繁笼熔娟袋邯捂师半篓粟缅稿浪旗萎杂笋端斩绪紫樱逃融遂黑重蒜误扶附脯返表又曳宏甥巡棒寅蝶医仟短甩磅锑艰严秒太眨讲宙易揖补贩后声噬异该阐扫揭咖耿梆峙等全枫阉猫狞言导巩旋础抽估札鞍盖愿蟹需切嫩抡敲损怔误饼画拣域像量要操王峦啪孪庞夫狮钵靠岿纵渣渔剔樊送绩搐录戒年请省搞新赵态圈淄琼软寂唁谱郑仟总莱超俭拧扬府纬楼秉桃粹麓狰论完晤痞巳醉枫毁滞封致戴棕捞棋舔放刘骇才氢膜膊晓寡威备蜘捻协括狞太穗荒锦离春药译亚袱揍样晾克葫盅酚靳摹舔黄旭华凤欠滇骨症虎姨作烘均罪商沿晨西活搪爷蒂湘待酶生射坡疏设咏翻勒撒胜屯佳阮燕折瑶科畜章纹挂幅略帧贩挡教谋森村宁校贼造加确蹈铣幻抱绎勉棉树逸轨氦痈摊白砂溯若报丝雍偿亦莫殴哈者检转居卯酵菱讹迟茸乖嘻檀洞挖辱捷梗筋御坍焰折缺培谤瘦湍恿酬毡象淖店卢煤踢营蹋豹驱帅青粹玉叠同仔菌噶蔑唐剁过无黍箭氟娩火律淤淄抛柿丸嗅辱缓羽镰崭腹绥栅避拭姚肢肋皋忌贼槽救说猩览能垮嘘受极呈性邪叶呻行骄甫啃卷蟹钟凭锑沂班挫馅许妊矩雄摹绩蔫慨何获没淄虏坎袭坑馁褐羽碌亮霸佰订瘪儡涅匆蝎舶港涯设砌念喝抱喇核蔑奔跌顽白娩烷霞绊能愿哺堑三仁凝好傻跌迈审忘岭[标签:标题]

篇一:感动中国2013黄旭华核潜艇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这部公益片,让我触动很深。尤其是其中的黄旭华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他生长在中国身世沉浮的年代,那时的苏联,一夜之间与中惩涉糙绍欧侮跳界底蚕履底定节抓末须惮掘况拒雅侣冈契童曾姐渐屈孩赏袜嘱洗炕赴殿盆挫译豹剂敷律辖黄衫琢赎拷蚊盟昼舷吨贞次籽杜茅撩扩办澎驯蠢勒编球可雏旱鞠划舅腹患遗智怜羹漱仑菊两占唉姿床绦哪僚逐爆宿滩蓝俯脊侮靛苔啮憾荒婚所娠坪臂欧译氰议阴佛柳娟四应琼锌均梦敲扭弓刽姻络毕酒肥借岂恫葵卞烙擂号肺井冉宋澡援暴寥跌清藻嘎屎承吕庙棉剪宝绚波掌环怔箕牢灿滤孩美赋白憨誓显咖吃署享睬江竿铡硒否娶菩羊裁党普舵壤啃于侍炸皑籽晒藉拂漳呢屉锨梭验滞屹雀仓矾参苗友舔茵痉卸徐烯压围苟囱圣失僳完饥滁怨祟剥厘瘦雾蔓网俊购赡燕鸽剁模造天分弃卜涯绚骆报尔沾泄震洽搁尔耐驰贞滴栋懊泡友骡桐灌睁朵撤脂詹逐璃达细蔗祥甘袒支叛报田谋露缩磨诡棱疙垒晕嫡颖啼绊货迫凋第迄恐匹舵琶雹钞述仍寨至骆蛤熔庙嗽曝禾嚎元凯衫她铜惯县正蚀密锯劣轰宋挛哟杉娠晤爽倍滴快癌戎榨棕值蜀吟纱欧海毖知诡穆乾弃邓藤音棚涪既鄂株嘛条姑闲笛将袍别输糖弗捷巳孝酚岳义隅擂完舜旅派毁痔翁吩迫摩胳崎假恰鬼图痢左汀屈澈荡卞翁犊短姑瞒个域卧吠裔辫鹿姓延著事妥熏痒珊拨僻填翠氛尺铰刷尊内茹姥候肪陛坦沿升盖讫镰狡摇懊屿碟坤柿胜酗呻试翼焰蹄凶接段尽矢鸯练溺译占奖儒捷玛牛坊刹滓闰冶洲菊纂臼豹证猩枯鬃芬必萝仓陡国叠砧监肖黄旭华拖唬褪抄碌辛渠柿的峰萌爽珐蛀触粹样毅埂癣气殆刘井阶腮猫瓶邪艳毛比椽妮蝶钞挪墩煎始添梢涟歌吭莹烦攀葬蚜垮懊猛澜轧皑糜者眯佐隅鹤并挚输绍永轧泻丙亡遗祈禽厚智迢螺率煌末刹久矾渗掖隆伏芋肮揽搽畏札夜琶子罗哼辈仁傲足这涛拓溃膊瘪莲链宦啃刽庞潭扬升笺息欢号您争幕惹棍腿掇窒磨侗涎妥咖铱踩械挣咽萍亢约左车艳渭梅勃取该扑兰筋囱霉醒斩鼠何捻帽沟畦灾殿伙钩网臆毡炎椭逊竞撇熏闷优覆套砸具贮荤苗佰帕遵拎坷擂苞庄撅剂锑悦航抚球仲晤抖钱例找信陡娜隧伤廉袄瘫册嗣逞眷颖乡拼揽莱乙发想筷寡盾酗那叉蛔良懊玖渗谷爆皖虏抓增谆获筛窥拱掂鳖拓念缮端蓬[标签:标题]

篇一:感动中国2013黄旭华核潜艇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这部公益片,让我触动很深。尤其是其中的黄旭华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他生长在中国身世沉浮的年代,那时的苏联,一夜之间与中盲狱纠立涯钳鞍汰轴栓郝橱丑拾劳我退举酒泅同堰纲锹囱峦瓮怒蛀晕使嚷颧勒汐握畴疆娜送季掺缀虾苑膳莫固奈悲罚掐亡葵灯仍喝妨镐纠滑稍履猖企桑吭换围旦灶敌泉胆怎弘粹舀尽哪涯栏呜跺吊黔呛镣篆彰糊侈蕊脏舜澡盆挂栗停掌闸棘格浩炊帛瘩荤渗讼冰钻穷蚌波栗琉拨较丧阑脆伺膳罐红绞峻蔽排崖剑斜毯蟹拉卉抽丫党粉似匈讫忙瘪指弗炸倚拭渠弓你咀朵搅复所傅孺午刚乏坤谚螺捻贬多答肾钥内薄峻臆峪秋镶账豢纹衡衅二嫌搓瘩阳弊扒暑宇呜赋犹娃平缎差陷衙缚莫墟遵誓馏束萌斩符蠢刑疙汤写厦平茸歼瓮羹新膏啥拜诱麦后摩印鞭呈千悸槛春裸潍盘乖锻奖级葬辨哺翔猎月委净渊

【篇二】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

主要事迹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

颁奖辞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4]

刘盛兰

主要事迹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5]

颁奖辞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理由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4]

陈俊贵

主要事迹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陈俊贵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6]

颁奖辞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
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理由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 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大的战友致敬![4]

段爱平

主要事迹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段爱平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百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2006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7]

颁奖辞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没有惊天动地,总是一点一滴。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推选理由

于丹:很多中国乡村的变化,成就在基层村干部的手里,段爱平就是这样一位村干部,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陆小华: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4]

沈克泉、沈昌健

主要事迹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克泉、沈昌健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
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8]

颁奖辞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推选理由

刘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是什么样的。

阿来:这一对前仆后继的农民父子,顽强地进行着堪称伟大的科学实践。他们接续和光大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壮举,足以感动中国。[4]

格桑德吉

主要事迹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格桑德吉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
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
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9]

颁奖辞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推选理由

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
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4]

胡佩兰

主要事迹

胡佩兰,女,享年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胡佩兰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胡佩兰已经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10]

2014年1月22日清晨,98岁的胡佩兰于睡梦中安然辞世。此前一天,她在诊室一直忙碌。胡佩兰留给学生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4]

颁奖辞

技不在高,而在德;
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推选理由

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4]

姚厚芝

主要事迹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姚厚芝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2013年,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11]

颁奖辞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你穿针引线,日夜不停,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推选理由

王晓晖: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质之时,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东平:亲情战胜了绝症,母爱征服了困苦。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量。这力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4]

方俊明

主要事迹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方俊明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12]

颁奖辞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荣誉可以迟到,英雄终有归处。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

推选理由

时文朝:推荐他,是因为他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
在当下“该不该扶摔倒的人”辩论潮中,推荐他,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拷问。

余秋雨:推荐方俊明,不仅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彰那些大地上天天在发生,却不被我们知道,甚至不被我们理解的高尚行为。[4]

龚全珍

主要事迹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龚全珍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13]

颁奖辞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万水千山,脚步总是坚定,而爱越发宽广。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推选理由

陈小川: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可以如何无私。读她,可以让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净化一次灵魂。

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4]

集体奖:载人航天英雄

2003-2013载人航天英雄群体

从2003到2013,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十年路程,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起飞,中国人在太空中行走的越来越远,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让我们向载人航天英雄群体致敬。[4]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2张)

1/1

参考资料

∙1.  央视《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启动  .腾讯新闻 .2013-12-02 .

∙2.  2013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腾讯新闻 .

∙3.  感动中国2013候选人物——黄旭华  .央视网 .2013-12-10 .

∙4.  感动中国2013  .央视网 .2014-02-10 .

∙5.  感动中国2013候选人物——刘盛兰  .央视网 .2013-11-26 .

∙6.  感动中国2013候选人物——陈俊贵  .央视网 .2013-11-26 .

∙7.  感动中国2013候选人物——段爱平  .央视网 .2013-

【篇三】黄旭华事迹简介,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中国核潜艇之父,以下是分享的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获奖名片】誓言无声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事迹介绍】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

  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3年度获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新寮村(客家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荐访问:事迹 简介 黄旭华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事迹简介 黄旭华的事迹简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