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2022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06-23 09:4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完整版】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4篇

第1篇: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射洪县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射洪县,射洪县建置是在南北朝西魏时期,始置射江县,于北周(557)改名射洪县,故称“西魏置县,北周正名”。射洪县因其射洪县境内有射江(射江今称梓江,又名梓潼江),县得名源于射江,古“江”与“洪”同音,古人将“射江”讹为“射洪”,后北周从俗,遂改为射洪。《元和郡县图志》载:(射洪)“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位于成渝经济区腹心,属于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规划中的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射洪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中国名酒沱牌曲酒、舍得酒的产地。素有“山水唐城,子昂故里”、“山水唐城,诗酒之乡”美誉。是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和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获得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环保模范县、生态县五张城市名片。同时也被誉为“中国特色民间艺术之乡”。2010年第八届国际侏罗纪大会和2007年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在此成功举办。著名景点有:陈子昂读书台,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侏罗纪公园,目连文化旅游景区,沱牌生态工业园,平安森林公园风景区,桃花山风景区。

(一)城市规划

2013年射洪县城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1.42万,已达到中等城市水平。在城区改造了县地标建筑子昂城,并建设了新世纪广场、未来广场、子昂文化广场、盐井广场、滨江植物园及平安广场(避灾公园)等一批公共娱乐场所。休闲广场、公园、绿地点缀其间,东、西、南、北片区开发热火朝天,一座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即将崛起。沱牌镇、金华镇、仁和镇等全国、全省重点小城镇也有相当规模。射洪两处拦断涪江建厂发电,装机总量10万千瓦;
新建成的沱牌热电厂,新增容量1.2万千瓦,电力供应富余,是全国电气化建设先进县。29个行政村通公路,60%的社通电话,光纤电视入户率达75%,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达10万户。全县工农业产值比已经达到87:13,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县经济的脊梁。已经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三馆建设。

(二)服务机构

医疗卫生

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四川省[7]射洪县中医院(国家三级乙等医院),使射洪保持着较高的医疗保健水平。完成2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甲级村卫生室30个。完成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建设年度任务。

银行证券

全县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11家,含盖县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川信合、遂宁市商业银行、平安、人寿、中财、泰康等,金融电子结算方便快捷。华西证券、川财证券设施先进,交易兴旺。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37.9亿元,地方可用财力突破20亿元。被授予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称号。全县现有集贸市场95个,专业批发市场8个,同国内外商客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21000多个商贸服务机构和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市场,购销两旺。

传媒机构

射洪县文化和广播影视局

商务中心

射洪是川中商贸物质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全县20余个大型商场,8个专业批发市场,同国内外商客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95个集贸市场和21000多个商贸服务机构和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生意兴隆。[8]家乐福(Carrefour)、香港银丰国际、美好家园购物中心、汇星百货购物中心、家福来电器、成都红旗连锁有限公司、金源商场、深圳新一佳百货、依人百货、好又多超市、苏宁电器、德克士、肯德基等国内外著名商家入驻射洪。大型超市和农贸集市遍布城乡,购销两旺。

(三)餐饮行业

射洪餐饮行业发达,当地出名特产不胜枚举,最让外地人赞不绝口的是牛肉;
味道巴适的烧烤夜市是射洪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中华餐饮名店5家(清真老字号麦加牛肉餐厅、冠云食府、裕宗酒楼、江牛肉大酒家、麦地纳餐厅),省级餐饮名店12家(清真老字号麦加餐厅、冠云食府、裕宗酒楼、江牛肉大酒家、麦地纳餐厅、富螺湾酒店、天上人间大酒店、子昂李烧腊、老砂锅、相聚酒楼、和顺食府、黑蚂蚁砂道养生馆)。全县共有星级宾馆8家,五星级两家(在建):(紫荆饭店,太和国际酒店)四星级两家:(富螺湾酒店、射洪子昂金都国际酒店)、三星级三家:(沱牌大酒店、红升大酒店、宏源大酒店),二星级酒店2家(泰和大酒店)

(四)科研教育

射洪县有科研机构20个,各类科技人员15000人,是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和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县有全国、全省重点学校5所。[10]其中四川省射洪中学为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
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四川省射洪县柳树中学、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中学均为四川省示范重点高中,教育质量在全市也首屈一指。国家级重点职中四川省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

(五)新区建设

银华工业城

银华工业城位于县城北郊,南有2.5公里长的县城五十米宽大街与之相连,东、北、西三面有涪江环绕,背靠省级森林公园平安风景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户,上亿元企业2户。纺织、服装、印染、纺织机械、棉花物流、高纯氢氧化锂、锂离子正极材料、锂电池生产线是该工业城发展方向。工业城现有佐鲁银华和锂业公司两个核心企业,均是射洪优势骨干企业。工业城将以纺织业和锂业为两大主导产业,建设中国锂业基地和西部家纺基地。纺织工业:以银华公司为龙头,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纺织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高档家纺面料,积极发展纺织、服装、茧丝绸行业,做大棉花、茧丝绸加工产业链条,建设西部纺织城;
锂工业:以锂业公司为龙头,发展锂产品精深加工,以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碳酸锂、高纯氯化锂、氢氧化锂和金属锂为五大主导产品,逐步开发丁基锂、磷酸锂、溴化锂、氟化锂、锰酸锂和锂渣深度开发等新产品,形成以锂化工为主、上下游结合的产业链,建设中国锂业工业城。力争到2010年,银华工业城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其中,银华公司20亿元,锂业公司10亿元。

美丰工业城

美丰工业城位于县城南郊,依托美丰股份和美丰集团公司,发展天然气化工、电子产业、印刷包装、机电制造产业集群,现入驻企业4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户,上亿元企业2户。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化工、电子产业、包装印刷、机械。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精细化工、三聚氰胺下游产品开发、盐化工、包装印刷、汽车配件、机电设备制造为主要引资方向。到2010年,力争聚集50亿资金,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

沱牌工业城

沱牌工业城位于“名酒之乡”、国家级重点小城镇沱牌镇,依托沱牌集团公司,发展食品、燃料乙醇、玻瓶产业集群,现入驻企业1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户,上亿元企业2户。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食品、玻瓶,粮食深加工、酒糟综合利用、食用醋、燃料乙醇、高性能涂料、中高档家具为产业发展方向。通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城已初步发展为以沱牌酿酒生态园区为核心区,延伸发展南区建材物流工业园区和北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洪城新区

洪城新区西近成都、南临重庆、北抵绵阳;
位于射洪县县城东南部,涪江东岸,东临已经通车的绵遂高速公路,西接县城中心区太和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规划面积31.69平方公里,地势坦阔,地质条件良好,土地和水电资源丰富,是射洪精心规划的集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城市化为一体的新城区,将努力发展为川中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示范区,射洪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六)城乡经济建设

在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绵遂高速射洪段竣工通车,成德南高速射洪段进展顺利。省道205线射洪段完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2500公里,92.4%的行政村建通水泥路或油路。涪江五桥建成通车,建成梓江偏溪大桥、天仙梓江大桥、洋溪众望桥、青岗万福桥。新建、整治渠道300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55座,整治小微水利工程4100处,新建和整治集中供水站43处。治理水土流失93.4平方公里,整理土地10.38万亩,新增耕地1.34万亩。建成农村沼气池5.2万口。完成红层找水打井4.4万口,解决15.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射洪电子产业发展快速,有LED专业厂家,节能先锋!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78亿元,增长3.9%。粮食总产44.6万吨,油料总产2.75万吨。畜牧产值29.06亿元。新发展县级农业大户30户。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市级6户。转移劳动力31.98万人次,劳务收入23.38亿元。人民渠、前锋渠、螺引、武引、天仙水轮泵站、洋溪水轮泵站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控灌全境,耕地保灌率80%。园区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蓬勃发展。粮食、棉花、生猪、蚕茧质优量大。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制种基地县、棉花基地县、畜肉产量百强县和省蚕茧基地县。

概况

1996年在上海成功上市的沱牌公司,20年前还是一个小作坊,现已跻身国家大型一档企业行列,占地12平方公里的沱牌酿酒生态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射洪的第二大企业“四川美丰”,1997年在深圳上市,年产尿素已达70万吨,又推出了三聚氰胺、PVC管材等新 产品。占地2500亩的美丰生态工业园已经开工建设。2001年在上海上市的“华纺银华”公司,通过整体嫁接和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小提花成为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努力争取做大做强的“明珠电力”,企业效益大幅提高。“蜀通公司”、“富士电机”、“天马玻璃”、“玉牌食品”、“华星硅业”等企业强势发展,异军突起。一批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按照“工业经济园区化、集群化、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以三大工业城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四川沱牌、四川美丰、华纺银华3家上市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化工、纺织、包装印刷、医药、机电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占射洪经济总量的近60%,为有识之士投资射洪提供了无限商机。射洪鼓励海内外企业进入沱牌、美丰、银华工业城,重点投资食品、化工、纺织、电力、机械、包装印刷等行业。鼓励投资开发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4户、省级高新企业4户、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省级科技成果3个。“舍得”获中国驰名商标。沱牌公司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荣获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质量鼎”和“中国用户满意鼎”称号的“双鼎”企业。新申请专利83项,增长45%。

全县工业实力较强,全县现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77户,其中国家大型企业3户,规模以上企业79户、亿元以上企业20户、民营企业近1000户。17户国有及年销售收入上500万元非国有工业企业拥有总资产55亿,净资产24亿元。已形成酿酒、化工、电力、棉纺织四大支柱产业和丝绸、肉食品加工、印刷、机电设备、建材等一批优势行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白酒20万吨、氮肥(折纯氮)15万吨、发电量4.5亿度、纱1.5万吨、布5000万米、生丝500吨、绸400万米、鲜冻猪肉2万吨,猪鬃1万箱、印刷品12万对开色令。所产沱牌曲酒属中国名酒,银银牌斜纹布、特阔提花布、署道牌接枝浆料、安浪牌棉胎是四川名牌。

2008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29亿元,增长18%。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6.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0.2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2010年4月,天齐锂业成功上市,四川射洪县上市企业达到4家,上市公司数量,西部县级城市第一,全国前茅。

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2亿元,增长2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6.76亿元,增长20.9%。新增个体工商户2168家。外贸进出口总额4867万美元。成功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国际侏罗纪大会筹备工作有序开展,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

(七)财政金融

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8.46亿元,增长25.3%。财政总支出25.92亿元,增长116%。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9891万元,占应化总债务的93.7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9.59亿元,增长12.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8.02亿元,增长35.4%,人均增加251元。

二、存在问题

1镇化水平较快,但城镇化水平偏低 2003年~2012年,射洪城镇化率从30.68%增加到44.4%,年均增加1.52个百分点,比同期四川省增长速度高出0.03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较快。但同期射洪城镇化率比全国仍然低8.19个百分点(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城镇化水平较低。

2部分城镇规模小,发展差,辐射能力有限 县域大部分乡镇规模普遍偏小,除县城、重点城镇、部分建制镇城镇人口超过5000人外,其余建制镇与乡集镇城镇人口绝大部分在2000人左右,多以街代市,沿过境交通发展。

3镇发展推力较强,但吸纳力与动力不足 射洪工业化率达到57.9%,具备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强劲动力,但射洪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良4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吸纳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年外出务工人员已超过30万。5市建设水平差异大,城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部分城镇用地紧张,地形破碎,建设成本高。6镇体系不尽合理,县域经济主要集中在涪江沿岸;
城乡风貌特色有待提升 城镇主要沿交通线和涪江呈树枝状分布,缺乏梯级结构,影响重点城镇发展带动作用,部分城镇的布局较松散,城市形态上均未体现应有的特色,文化底蕴和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不足。

三、几点建议——规划期内积极发展田园新市镇——调整行政区划,强化一般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协调工业与城镇布局——调整现状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将工业园区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区统一规划管理提升城镇承载力和交通通达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承载能力——加强城镇风貌特色塑造,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建设和完善交通网络,拓展腹地促进浅丘平坝地区进一步集聚发展

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d4fea7001 everage D、stain7、The words below equals to one another except( ). A、the high season B、the busy season C、the peak season D. the off season

A、热辣的 B、菜系 C、苦干的 D、大堂吧

10、The word

A 、确认 B、算账

C、结账 D、算错账

11、

C、聚会 D、党员

12、“PC”is short for()

A、potato chips B、portable computer C、personal computer D、both B and C

13、what should the reservation clerk says first when he/she answers the phone?

Au? B、welcome to our hotel.

C、please come to our hotel D、please

14、The objects below are needed in Recreatio boot B booth C buffet D beverage

第2篇: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调查表》

主要指标解释

一、基本镇情及综合经济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指小城镇辖区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包括耕地、荒山、荒地、山林、草原、滩涂、道路和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

规划区面积:指小城镇行政区内因城镇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的面积。

建成区面积:指小城镇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的面积。

建成区年末总人口数:指小城镇建成区范围内,按年末时点统计的所有人口数量的总和。包括连续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非户籍人口,不包括虽居住在当地且超过半年,但未取得我国国籍的外国公民。

建成区半年以上暂住人口数:指户口虽在外地,但在城镇建成区范围内连续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非户籍人口数。

【说明】 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数以当地公安部门数据为准。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了第一、二产业之外的其它行业。

二、小城镇财政及建设投入能力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得到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镇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纳入镇本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加上其他工商税收和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部分非税收入等。

镇本级预算外财政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土地出让金、其他预算外收入等。

本年度财政支出:由镇级财政承担并列入镇级预算的支出。

行政管理经费:指镇村两级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

城镇建设支出:指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资金、城市维护费等。

其它支出:指农业支出、科教文卫等方面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本年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建设总投资:指本年内用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各类投资总和,包括各级财政投资、信贷资金、社会投资等。

【说明】市政公用设施包括供水、燃气、集中供热、道路桥梁、排水(含污水处理)、防洪、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含垃圾处理)等行业。

近5年镇区医疗卫生、教育、文体、科技设施建设总投资:指2004年至2008年期间,镇区医疗卫生、教育、文体、科技设施建设的各类投资总和,包括各级财政投资、信贷资金、社会投资等。

近5年小城镇建设中央补助资金:指2004年至2008年期间,中央财政给予的小城镇 镇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房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补助资金。.

近5年小城镇建设省级补助资金:指2004年至2008年期间,省级财政给予的小城镇镇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房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补助资金。

近5年小城镇建设中央优惠政策:指2004年至2008年期间,中央给予的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房建设以及用地等方面优惠政策。

近5年小城镇建设省级优惠政策:指2004年至2008年期间,省级给予的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房建设以及用地等方面优惠政策。

本年度城镇维护建设财政性支出:指本年度小城镇用于镇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镇本级财政资金额。其来源包括财政专项、城市维护建设税、公用附加、市政配套费、土地收入等。

三、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镇本级规划管理编制:指镇本级设立的专门从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机构的编制数。

镇本级建设管理编制:指镇本级设立的专门从事村镇建设管理工作机构的编制数。

镇本级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经费:指镇本级设立的专门从事村镇建设管理工作机构维持日常运行的工作经费总额。

镇建成区控规覆盖率:指小城镇建成区内已编制控制性详细建设规划区域所占比率。

本镇单位从业人员:指在小城镇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工作人员和港、澳、台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具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指在小城镇注册登记的具有甲、乙、丙级城市规划编制资 质的规划编制单位。.

具有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指在小城镇注册登记的具有甲、乙、丙级建筑设计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

四、镇区常住人口住房基本情况

住宅建筑面积:指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中供居住用的房屋建筑面积。

镇区住宅年末实有建筑面积:指小城镇建成区范围内,按年末时点统计的施工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中供居住用的房屋建筑面积。

1980年前所建住宅所占比率:指镇区建造于1980年前住宅的建筑面积,占镇区住宅年末实有建筑面积的比率。

节能型住宅:指在规划、设计、开发、建造、使用、维护全过程中,有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消耗,并尽可能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住宅。

镇区住房面积8㎡/人以下户数所占比率:指年末镇建成区区域内的常住户中,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户数所占比率。

镇区不符合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比例:指镇区现有住宅、生产和公共建筑中,不符合当地抗震设防要求数量比率,估测即可。

住房困难的城镇低保户户数:根据当地的住房困难和城市低保双标准认定。

镇区常住户中自有产权住房所占比率:指年末镇建成区区域内的常住户中,在本镇建成区内有一套或若干套自有住房的户数所占比率。

近5年镇区商品住宅开发总面积:指2004年至2008年期间,镇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其他房地产开发法人单位和附属于其他法人单位实际从事房地产开发或经营活动的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等房屋建筑 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的总面积。.

镇区本年竣工住宅建筑面积:指镇区内本年内完工的住宅建筑面积。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面积,未完工的在建房屋不要统计在内。

镇区商品住宅平均建筑造价:指镇区商品性住宅的单位平均建材费用和施工建设造价,不包括土地成本。

镇区商品住宅平均售价:是指镇区内具有经营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发展商)出售的住宅的市场平均实际成交价格。

镇区出租住宅平均租金:是指镇区内房屋所有人出租供居住使用住宅平均可获得的实际租金。

五、小城镇建成区道路建设

镇区道路:指建成区范围内具有交通功能的各种道路。只统计路面宽度在3.5米(含3.5米)以上的各种铺装道路。铺装道路路面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柏油)、块石、砖块、混凝土预制块等形式。

镇区道路长度包括道路长度和与道路相通的桥梁、隧道的长度。

10年以上未维护的破损道路比率:指建成区范围内具有交通功能的各种道路中,近10年均未维护修缮的,已经严重破损影响正常交通的道路所占比率。

镇区路面宽度在3.5米以下的道路长度:指建成区范围内具有一定交通功能的各种路面宽度在3.5米以下的道路。

镇区道路维护、建设累计投入:指报告期内(2004—2008年)用于道路建、修缮、维护的投资总和。

本年度镇区道路维护建设投入:指本年用于道路修缮、维护的投资及运营管理维护人 工费用的总和。.

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按镇区常住人口计算,小城镇公共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公共绿地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

六、小城镇建成区供水情况

自来水水厂:指具有一定的生产设备,能完成制水的整个生产过程,水质符合一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并可作为公司(厂)内部一级核算的生产单位。

自来水厂设计供水中能力:指镇区内所有自来水厂按供水设施取水、净化、送水、输水干管等环节设计能力计算的综合生产能力。

自来水厂实际供水总量:指由自来水厂供水,经贮存、加压或经深度处理和消毒后,由供水管道或专用管道提供给单位、个人、企业用户的水量。

供水水质日常检测项目数:指依据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对供水水质检测的项目数,包括常规检测项目也包括非常规检测项目。

镇区集中供水人口比率:指镇常住人口中,由公共管网供水人口比率。

镇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指用水人口平均每天的生活用水量。

镇区年再生水使用量:指各用水单位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经过处理后的回收再利用的水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比值。

镇区供水管网漏损率:指在供水过程中由于管道及附属设施破损造成的漏水量、失窃水量以及水表失灵少计算水量,占水厂供水总量的比率。

近5年自来水厂、管网建设维护累计投入:指2004年至2008年期间,水厂、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日常维护的费用。

指本年度维持水厂、公共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购镇区水厂、管网年运行、管理费用:

置、日常检修、维护,以及维持正常供水的人工和管理等各项费用。

镇区年自来水水费收缴额:指本年度根据用水量向各自来水厂用户征收的水费总额。

七、小城镇镇区污水(含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

污水:指小城镇镇区范围内,居民生活污水,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等。

污水处理厂:指污水通过排水管道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处所,并利用由各种处理单元组成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最终使处理后的污水和污泥达到规定要求后排放水体或再利用的生产场所。本镇污水处理厂,指位于本镇域内,并根据本镇污水处理实际需要由本镇或上级政府、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县市及以上污水处理厂,指位于本镇域外,但承担本镇及其它区域污水处理任务由上级政府、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区域性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总能力:指镇域所有污水处理厂每昼夜处理污水的设计能力总和,没有设计能力的按实际能力计算。

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总量:报告期内镇域所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收集净化处理的污水的总量。

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指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允许的污染物限值。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基本控制项目的常规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 标准。

建成区污水集中收集管网覆盖率:污水集中收集管网覆盖,能正常收集污水并运至污 水处理厂的区域占小城镇建成区总面积的比率。.

镇区污水排放量:指小城镇镇区报告期内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畜禽养殖场等污水的总量。

镇区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小城镇镇区经过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累计投入:指报告期内(2004—2008年)用于污水处理厂和设备建设投资总和。

镇区年污水处理运营费用:指本年用于污水处理设施购置、维护、管理费用,以及污水运营管理维护费用的总和。

镇区年污水处理费收缴额:指本年度向镇区各污水排放单位、个人收缴的污水排放处理费总和。这些排放的污水必须是排放至污水管网中,并由污水处理厂处理的。

八、小城镇镇区垃圾(含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

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包括卫生填埋场、堆肥厂、焚烧厂。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卫生填埋场以分为四级。Ⅰ级:达到了无害化处理要求;
Ⅱ级:基本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Ⅲ级:未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但对部分污染施行了集中有控处理;
Ⅳ级:简易填埋,污染环境。

本镇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本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厂)每日通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方式消纳处理的本镇域生产生活垃圾总量。

垃圾转运站:指把分散收集到的垃圾集中起来并借助于机械设备转装到垃圾运输车上,由建筑物、构筑物组成的环境卫生工作场所。

本镇垃圾转运站转运能力:指本镇生活垃圾转运站每日集中转运到镇域内或镇域外垃 圾处理厂的,由镇区或镇域农村地区产生的垃圾的总量。.

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数:指专门从事环卫作业的车辆和设备数,包括用于道路清扫、冲洗、洒水、除雪、垃圾粪便清运的车辆和设备,对于租用的车辆和设备也统计在内。

环卫专用车辆平均使用情况:指一昼夜出动环卫专用车辆和设备工作的辆次总数。

镇区环卫工人数:指从事镇区环卫工作的工人数,包括道路清扫、冲洗、洒水、除雪、垃圾粪便清运的工人。

镇区垃圾产生量:指报告期内建成区实际产生的垃圾的平均数量。

镇区垃圾清运量:指报告期内在镇区收集和运送到本镇域或其他区域垃圾处理厂(场)和垃圾最终消纳点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数量。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报告期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垃圾产生量比率。

镇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累计投入:指报告期内(2004—2008年)用于垃圾处理厂和设备建设投资总和。

镇区年垃圾处理费用:指本年用于垃圾处理设施维护投入及相应的运营管理维护人工费用总和。

镇区年垃圾处理费收缴额:指本年度向镇区各垃圾排放单位、个人收缴的垃圾排放处理费总和。这些排放的垃圾必须是集中转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理,或由转运站转运处理的。

镇域对生活垃圾进行转运处理的自然村的比率:指镇域各自然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并做处理或转运的自然村的比率。

九、镇区农民工及住所基本情况

镇区务工经商农民工数:指小城镇从业人员中户籍在外地的乡镇企业外来打工人员或自营工商业人员。包括从事农业非农业生产、管理、商贸、服务及其它辅助劳动的人员。

指镇区务工经商农民工中,户籍在外省或本省其它县的。来自本县以外的:

来自本镇及周边的:指镇区务工经商农民工中,户籍在本镇农村或周边其他镇农村的。这类农民工可采取“白天进城务工经商、晚上返村居住”等模式或可以经常返家。

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指镇区务工经商农民工,每月平均每人可获得的劳动报酬。

租房农民工月均租金支出:指镇区务工经商农民工中,租房居住农民工每月平均每人需支付的租金额度。

居住用人单位提供的宿舍的农民工比率:指镇区务工的农民工中,由用工单位提供集体宿舍、个人宿舍或其它住所的农民工的比率。

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指采取个人租赁、集体宿舍、工地工棚、居住经营场所、投亲靠友、自购商品房、政府提供农民工公寓等各种方式农民工,人均住所建筑面积。

农民工住房有独立厨房的:指在住所内有与卧室分割的厨房的所占比率。

农民工住房有上下水的:指住所内有自来水和下水,可以盥洗和洗浴的。

农民工使用厕所类型:包括住房有独立抽水厕所、公用抽水厕所或公共厕所。

十、重点镇镇长建议(略).

第3篇: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2019调查报告显示:小城镇居民也嫌房价高
近年来,大城市房价贵、环境差、看病难、上学烦等问题被频频吐槽,向往小城镇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小城镇的生活真的像人们向往的那样吗?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却显示,并非如此。分析发现,小城镇居民对生活状况的评价明显低于大城市,镇区居民对收入、就业的评价持续偏低,在看病、读书的收费水平上,他们同样感到“压力大”。
小城镇居民评价生活“一般”
数据显示,生活在小城镇的人,对生活的观感并不如外人想象的乐观积极。镇区居民对本地生活状况的评价以“一般”为主,持此看法的人多至50%,而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合计为34%;相比之下,大城市居民评价以满意为主,满意度高至44%,较镇区明显高出10个百分点。
课题组指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小城镇的发展备受瞩目。“从分析结果看出,小城镇生活与人们所向往的大相径庭。小城镇如何吸引并留得住人们‘安居乐业’,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小城镇居民也嫌房价高
近年房价高企让买房成为奢望,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大城市,在小城镇也如此。
“房价贵”是小城镇居民的共同感受,认为当地房价“贵”的人
1

多达57%,还有22%的人认为“比较贵”,两者合计达79%。同时,镇区居民普遍表示对目前高房价无法承受,持此看法者多至65%。此外,对本地物价水平,镇区居民评价与大城市一样差,不满意度高至46%,而满意度低至17%。对于本地的就业状况,镇区居民的满意度保持在三成以下的较低水平,为29%,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人合计为26%,较大城市高9个百分点。四分之一居民不满治安
调查还发现,小城镇居民对生态环境、市容卫生及社会治安的评价均落后于大城市。
在整体的生态环境上,镇区居民不满意度居各类型城市首位,接近三成,比大城市高出3个百分点。而且从个人观察来看,多至70%的镇区居民表示当地环境受到污染,比例与大城市一样高。对市容卫生,镇区居民不满意度为33%,满意度刚过三成;而在大城市,居民满意度高至43%。
同样,对反映公共安全的社会治安,在原本民风淳朴的小城镇,居民不满意度竟位居各类城市之首,为25%,远超大城市10个百分点。
小城镇电影院剧院太少
对本地交通出行和教育服务,镇区居民满意度高至46%。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有32%,并不差于大城市。但在看病、读书的收费水平上,小城镇居民观感与大城市一样,深感压力大。尤其是“看病贵”,大多数镇区居民持此看法,比例达61%;认为本地“读书贵”的人也

2

有36%。
在文化娱乐服务上,小城镇居民评价明显低于大城市,镇区居民的不满意度为28%,而大城市仅15%。具体来看,小城镇居民普遍感觉当地电影院、剧院太少,持此看法者达65%;而且表示在当地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多达66%,相反在大城市有看过电影的人多至5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第4篇: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小城镇建设》论文
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
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乱铺摊子,结果市场建起来了,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空亏财力;
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决策失误,搞成"烂尾"工程;
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搞小城镇经济建设,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
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小城镇建设 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战略研究
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
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乱铺摊子,结果市场建起来了,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空亏财力;
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决策失误,搞成"烂尾"工程;
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搞小城镇经济建设,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
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20年来,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近8倍,发展到了19060多个。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

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同时,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国目前不仅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数量每年还在增加。理论研究及客观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乡镇企业由于正在发生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农村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四)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应包

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项功能,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所以,要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还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力度不大,措施办法不多。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生产力,掌握资本;
挖掘生产力,积攒资本;
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本;
扩大开放,引进资本。要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做工、经商、办企业。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以发展论英雄。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学习先进经验,"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做再议论",

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议论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引导扭曲的,改革错误的,宽容失误的。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争先不争论,依靠不依赖,引导不误导,使大家立足镇情心系群众,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只要有固定住所、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都可以在城镇人户、就业、入学、劳动保障等,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

四是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在农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加快发展,促进农民致富,促进小城镇建设。解放思想的具体行动则表现为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富裕,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坚持千政策、万政策,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
大干部、小干部,领导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就有了定位的标杆、做事的标准、干事的标尺,解放思想就有形化、具体化了,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二)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小城镇的发展不能靠搞运动和行政命令,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进小城镇要靠市场吸引。但是,小城镇不是完全自发能够形成的,特别是宏观布局上要有控制,城镇建设上要有规划。小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可持续。高起点、可持续的规划可以使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而目光短浅的规划会给老百姓和社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和痛苦。所以,在编制和完善城镇发展规

划中,首先,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流通的活跃,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同时,城镇发展还受人口、资源、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发展小城镇,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重点发展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城镇规划应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相衔接,以使小城镇成为联接广大小集镇、农村与大中小城市的纽带,形成较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其次,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有适度的超前性。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适度超前;
同时,又要全面协调、合理布局、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其中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协调,城镇功能的健全、规模适度、空间的合理分布、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等。第三,要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制定规划要以"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健全规划成果的专家审查制度,制定保证规划得以实行的措施和法规,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格依规建设,有序发展。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城市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生活的要求,迈上新台阶。第四,要体现特色和精品意识。特色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纵观城镇发展的历史,越是有特色的城镇,

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小城镇建设必须增强精品意识,追求自己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构筑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品位,形成独特的吸引力,不要盲目模仿大城市,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如果每个乡镇都是一张面孔,千篇一律,那么就会出现"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
走了一镇又一镇,城镇像农村"的状况,整个小城镇体系将失去生机和活力。所以,各个乡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背景、区位特征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扬长避短,发掘特色,培植特色,科学定位,体现个性,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实行各具特色的工业兴镇、农业产业化兴镇、旅游兴镇、商贸兴镇、历史文化名地兴镇。
(三)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错施
发展小城镇,首先遇到的是城镇布局问题,即城往哪里建?我认为:一是根据区位优势来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要按照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在沿海发达地区,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小城镇加快发展。二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在一个城镇里,功能区要严格区分。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等要避免混杂,有条件的城镇在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可以设立商业生活街或休闲自然风景区等。

每个小城镇在分布上应弱化行业划分的分散格局,强化经济区域优势,形成有瓜菜的、有水果的、有商贸的、有旅游的、有饮食服务的集散中心,一镇一

品,形成区域经济中心。三是依据历史文化特色布局。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其次是突出特色的问题。如果一个小城镇在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专业化、专门化的效率,就会在别的小城镇和城市强有力的竞争中衰落。因此,小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开发拳头产品,选准项目,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加工主导型小城镇;
以农业产业化为对象,发展主导型小城镇;
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发展市场主导型小城镇;
以旅游、文化资源为凭藉,发展旅游开发主导型小城镇;
以地理集散为依托,发展交通枢纽型小城镇;
以吸引外资为重点,发展开放主导型小城镇;
以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发展科技主导型小城镇等。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新型市民的大学校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因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不可动摇,但精神文明如果搞不好,物质文明也会受到破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国的基本国情除了地大物博外,还应看到人口众多、素质较低的现实情况。这个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全国约有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受过高等教育的寥寥无几,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也是少数,而多数文盲、半文盲集中在农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是农

村城镇化、现代化的最大难题。因此,必须花很大的气力,像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大力加强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和教育新型市民的大平台。

参考文献
1.《小城镇建设与景观构成》(天津科学出版社)
2.《在小城镇建设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艺术教育 3.《风水与小城镇风貌规划》(小城镇建设报)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天津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