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党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意义、原则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2-10-27 13:1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意义、原则与策略,供大家参考。

“党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意义、原则与策略

 

 “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意义、原则与策略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农业”为例 作

 者:

 高建华/任熠/赵辉

 作者简介:

 高建华,石家庄市教育局,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任熠,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赵辉,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原发信息: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西安)2022 年第 20222 上期 第 4-7页

 内容提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教材委员会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并做出一体化整体设计。文章探讨了“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重要性和原则要求,并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农业”为例,挖掘课程思政要素,研究融入的基本策略。

 关

 键

 词:

 党的领导/课程思政/地理课堂教学

 期刊名称: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22 年 07 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教育领域要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2021 年,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教材委员会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并做出一体化整体设计。如何将党的领导融入中

 学地理课堂,如何围绕课程思政要求系统开发中学地理教材和资源体系,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是中学地理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焦点,也是实施的难点,亟待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农业”为例,探索将“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原则与策略。

  一、“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领导”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强化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因此,“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成为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基本要求,也成为挖掘地理课程中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重要阶段。将“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不仅是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还是培养中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提升政治素养的重要“抓手”。将“党的领导”融入地理课堂,既要把握教育的潜隐性,也要把握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和关键节点,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丰富地理教学内涵,让地理课程更具深度和广度[2],实现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中学地理课堂融入“党的领导”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自然科学属性使地理学在研究客观和复杂的世界时,注重辩证思维与理性思考,注重培养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探究精神。社会科学属性使地

 理学强调培育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加强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中学地理学习注重社会实践,实践性特点使得地理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天然的联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使学生更多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养成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3]。

  二、“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基本原则

  1.政治性原则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的领导”要充分体现出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深刻反映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2.针对性原则

  遵循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特点,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特点;严格遵循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增强适宜性。

  3.整体性原则

  加强宏观统筹,科学系统安排,做好整体设计,落实中共中央有关重要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国家教材委、教育部有关要求,科学确定目标,循序渐进地编排教学内容,注重中学不同年级地理课程教材体系的统

 筹布局和衔接协调,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同配合。

  4.实效性原则

  强化育人目标,依据地理学科内容体系和育人功能的要求和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形式,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感悟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对“党的领导”的认知认同,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效果。

  三、“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主要内容

  “党的领导”内容主题丰富,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要求一脉相承,主要包括: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内容学习,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和使命,引导学生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筑牢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根基[4];通过社会发展变化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对各领域全面领导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社会变革深刻领会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优越性。

  在融入党的领导内容过程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中学阶段需要通过课程学习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化对党的领导历程的认识。中学地理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党史资料和文献节选,通过自主探究、表达分享、社会实践等方式,围绕思想认同和精神升华,让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从而形成拥护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如何将“党的领导”融入地理课堂目前的研究较少,亟须探索内容梳理和整合的策略与方法。本研究结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农业”相关内容,分析部分融入点,明确相应的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如表 1 所示。

  四、“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基本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找准切入点

  基于地理学科特征,“党的领导”融入课堂要通过深耕中学地理教材,挖掘教材中“党的领导”教育的融入点,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找准“党的领导”教育的切入时机、切入内容、切入方法,适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帮助学生在学习、思考、实践中学会地理学科知识,并获得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例如,从“中国共产党能”的角度融入“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2 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中的阅读材料“十八洞村的变化”,介绍了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的发展变化,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中国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已成功脱贫的事实,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更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能”。

 2.把握思想精髓,突出重点

  “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重点是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内容。既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发展理念和战略安排、国家治理和制度建设、精准扶贫和保障民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领导”等重要论述与地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又要善于提炼“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与基本观点,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通过甄别筛选,动态融入,不能机械植入,生搬硬套。

  例如,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2 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阅读材料“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仅提出支持老少边穷(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地区加快发展,而且提到了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国家三大战略等,涉及“党的领导”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包含了党中央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而融入的重点应放在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为党对各个领域和各项事业的领导,引导学生加深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区域互联互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依托有效载体,找准结合点

  充分依托各种载体,如党章、宪法、党的重要文献,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成就等史实案例,国家颁奖、授勋、宪法宣誓等仪式,党的生日、国

 庆节等重要纪念日,讲好奋斗故事,用好红色资源,持续加深对“党的领导”的认识,不断强化对“党的领导”的认同。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中指出,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选择性必修 2 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中的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党的初心使命与一号文件的关系。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文献,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增强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4.注重社会实践,夯实支撑点

  与中学其他学科相比,地理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实践考察进行学习,这成为在地理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优势。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很多红色资源分布在农村、山区等艰苦边远地区,如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抗大陈列馆等。因此,教师可通过充分挖掘农村、山区等地的红色资源,让中学地理课堂走出教室,走向课堂之外更广阔的世界,通过乡土考察和研学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家乡或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等,夯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在中学地理课堂中让“党的领导”融入课堂、融入头脑、融入行动。

 五、结论与建议

  “党的领导”融入中学地理课堂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深对“党的领导”融入课堂教学的认识、遵循融入原则、掌握科学方法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挖掘地理课程中的“党的领导”等思政元素,在地理课堂努力探索“怎样培养人”的方法路径,把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推荐访问:融入 课堂 地理 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