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古代散文鉴赏

发布时间:2022-06-18 1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散文鉴赏,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古代散文鉴赏

古代散文的鉴赏4篇

【篇一】古代散文的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24、,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出身于名门世族,26岁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代表作《阿房宫赋》。

25、,字冰叔,号裕斋。清朝散文家。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

代表作《大铁锥传》。

26、,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代表作《伶官传序》。

27、,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 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其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代表作《祭十二郎文》。

28、,字凤久,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曾因《南山集》案入狱,后被特赦。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著有《望溪全集》。代表作《狱中杂记》。

29、,字宗子,号陶庵,自称蜀人。他家自曾祖以来都是显官,服用奢华。明亡,隐居剡溪山中。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著有《瑯環文集》《西湖梦寻》以及纪录明代三百年史事的《石匮书》。代表作《陶庵梦忆序》。

30、,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古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代表作《项脊轩志》。

31、,字伯温,元末明初人。通经世之学,又精天文及兵法,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创立基业,封诚意伯,谥文成。代表作《苦斋记》。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另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3、鲍照,字明远。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辞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代表作《拟行路难》。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诗风沉郁顿挫(思想感情低沉郁闷,语调音律停顿转折)。

5、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7、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6、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昂扬奋进,愤懑激越,潇洒出尘,耿介孤高,飘逸俊爽)

9、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早年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词风迥异。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10、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是走向世界,以“欧风美雨”铸就自己诗篇的诗人。他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为辟之境”,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史诗”。代表作《今别离》

11、张若虚,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12、孟浩然。少时,隐居鹿文山,40岁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后病死。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王维并称于诗坛。代表作《夜归鹿门歌》。

13、韦庄,字端己。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有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代表作《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4、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崇信佛教,被称为“诗佛”。善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称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1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字明允)、弟苏辙都是散文家,被并称为“三苏”。

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6、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自幼随父宦居汉阳,后迁湖州。浪迹江湖,布衣终身。工词诗、善书法、精音律。其词善以健笔写柔情,风格清俊峭拔。代表作《扬州慢》(淮左名都)。

17、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词作以小令见长,清新自然,直抒胸臆,风格接近李煜。内容多抒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情调感伤低沉,凄婉哀怨。感情自然真挚,多用白描手法。

18、李贺,字长吉,世称“诗鬼”,中唐诗人,没落的宗室后裔。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

19、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但在内容上有明显不足,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代表作《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20、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少时贫困,20岁后到长安求仕不遇。40岁后举有道科。安史之乱后任西川节度使等官,最后任散骑常侍。其实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语言洗练苍劲,尤以边塞诗著称于世。代表作《燕歌行》。

2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21岁中进士,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曾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变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22、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才思敏捷,相传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能词,词风秾艳,词藻华丽,为花间词人之鼻祖,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3、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撰有《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三部杂剧,均不传。散曲今仅存套曲三首和几句残句,但《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使他在散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篇二】古代散文的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散文鉴赏方法: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作家作品: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另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3、鲍照,字明远。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辞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代表作《拟行路难》。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史诗”。诗风沉郁顿挫(思想感情低沉郁闷,语调音律停顿转折)。

5、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

6、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7、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昂扬奋进,愤懑激越,潇洒出尘,耿介孤高,飘逸俊爽)

9、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早年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词风迥异。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10、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是走向世界,以“欧风美雨”铸就自己诗篇的诗人。他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为辟之境”,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史诗”。代表作《今别离》

11、张若虚,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12、孟浩然。少时,隐居鹿文山,40岁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后病死。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王维并称于诗坛。代表作《夜归鹿门歌》。

13、韦庄,字端己。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有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代表作《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4、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崇信佛教,被称为“诗佛”。善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称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1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字明允)、弟苏辙都是散文家,被并称为“三苏”。

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6、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自幼随父宦居汉阳,后迁湖州。浪迹江湖,布衣终身。工词诗、善书法、精音律。其词善以健笔写柔情,风格清俊峭拔。代表作《扬州慢》(淮左名都)。

17、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词作以小令见长,清新自然,直抒胸臆,风格接近李煜。内容多抒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情调感伤低沉,凄婉哀怨。感情自然真挚,多用白描手法。

18、李贺,字长吉,世称“诗鬼”,中唐诗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终身抑郁不得志,27岁就去世了。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代表作《李凭箜篌引》。

19、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但在内容上有明显不足,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代表作《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20、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少时贫困,20岁后到长安求仕不遇,浪游燕、赵、梁、宋一带。40岁后举有道科。安史之乱后任西川节度使等官,最后任散骑常侍。其实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语言洗练苍劲,尤以边塞诗著称于世。代表作《燕歌行》。

2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21岁中进士,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曾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变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22、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才思敏捷,相传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能词,词风秾艳,词藻华丽,为花间词人之鼻祖,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3、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撰有《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三部杂剧,均不传。散曲今仅存套曲三首和几句残句,但《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使他在散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24、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出身于名门世族,26岁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代表作《阿房宫赋》。

25、魏禧,字冰叔,号裕斋。清朝散文家。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

代表作《大铁锥传》。

2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代表作《伶官传序》。

27、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 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其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代表作《祭十二郎文》。

28、方苞,字凤久,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曾因《南山集》案入狱,后被特赦。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著有《望溪全集》。代表作《狱中杂记》。

29、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自称蜀人。他家自曾祖以来都是显官,服用奢华。明亡,隐居剡溪山中。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著有《瑯環文集》《西湖梦寻》以及纪录明代三百年史事的《石匮书》。代表作《陶庵梦忆序》。

30、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古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代表作《项脊轩志》。

31、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人。通经世之学,又精天文及兵法,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创立基业,封诚意伯,谥文成。代表作《苦斋记》。

【篇三】古代散文的鉴赏

湘夫人(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zhízhú)不敢言。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着(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róng)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yīng)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将(qiāng)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dǒu)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yǐng),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yù),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rǘ),双双金鹧鸪。

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
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ōu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篇四】古代散文的鉴赏


[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古代游记散文特点

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古代游记散文特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古代山水游记,是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笔下,诸多地方的胜景尽收眼底。《围炉夜话》中说得好:“观朱霞,悟其明丽;
观白云,悟其舒卷;
观山岳,悟得灵奇;
观江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不错,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情感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最好寄托载体。
由于山水游记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使得山水游记文本成为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青睐的对象之一,这也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选择人物传记文本的局面。如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山记》,2013年山东卷《看松庵记》,2013年福建卷《龙洞山记》等。

那么,古代山水游记是如何来摹景状物的呢?
一、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征
游记,既游且记,自然需要线索特别是行踪的贯穿,这是游记最为鲜明的特点。因此,在整体感知文本的时候,就要抓住作者的行踪。下面是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山记》选段,这一段以游踪为序,写出了龙鸣山的秀奇景色,让人心驰神往。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

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抓住景物特征,要忠实于原文,理解不可偏颇。例如第4题B项:“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很明显,上面的说法和原文的“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的说法,有很大的出入,所以不正确。

再如2013年高考福建卷《龙洞山记》第4题B项:“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结合原文的文字“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可知,应为“在洞外饮酒的人要劝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

二、多角度写景
古代山水游记在写景时,或由低到高,或由近及远;
或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来写景,如常见的视觉、听觉、味觉等;
或动静结合;
或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精心描摹大自然的胜景;
或借助联想想象;
或是按照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顺序来写。
例如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山记》第3题: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

色的一组是( )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①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B选项。④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非“直接”。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

再如2013年福建卷《龙洞山记》第3题:下列四组中,全部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审清题目中的“间接描写”和“艰险”词语,可以判断:①②写龙洞的环境,排除①②,答案选D项。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其实是游记散文选材方面的一个特点,只要注意审题,弄清楚句子的意思,一般还是比较好判断的。

三、语言曼妙多姿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古代山水游记的语言一般都是精心打造的。为了写景的逼真和形象,常常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选择灵活而

多样的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的结合等。
比如上面的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山记》选段,语言特点鲜明,全文句式短小有力,表现力强。文中还运用了“两山峙如双阙”“状若华表”等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景物的特点。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景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自然界中的景和物,由于种类、地域、季节、气候等原因,所呈现出的特征风貌也不同,加上作者不同的心境和情趣,即便是同一景物,其所描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景物特点,是明朗还是隐晦,直接决定着作者的心绪。另外,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发展到宋代时,逐渐发展出借山水景物来进行说理议论的特点,即把形象的记叙和理性的议论说理巧妙地融合起来,从而使得古代游记散文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理趣,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快感。这样,就决定着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多样性,往往是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作诗不过“景”和“情”二字,往往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其实,和诗词写法一样,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也是常把景和情二者结合在一起,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而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这种情况最为常见,在此就不再赘述。下面重点来说说写景、叙事、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古代游记散文,以苏轼的《记游松风亭》为例来进行说明:
①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②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③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记游松风亭》是苏轼被贬惠州时写的游记文字。第一段叙事,写作者纵步松风亭时,感到足力疲乏,就在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尽头。第二段巧妙回答了第一段的疑问:过了好久,忽然自言自语说:“这个地方有什么不能歇息呢!”由原来的心中存疑,到现在的自言自语得到答案,体现了苏轼不为忧郁所困的那种超脱与豁达。第三段进一步悟出人生的真谛: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阵,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的紧张时刻,也不妨先好好先歇息一下。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苏轼才能在风波险恶、坎坷不平的

人生道路上,最终实现了人生困境的突围。这段文字,有叙事,有议论说理,带给读者一种人生的哲理或启示,确属难能可贵。

再如2013年山东卷《看松庵记》第12题D项:“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是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鼠一样坚强。”这一判断是否正确?
结合原文来看的话,文章先叙述、描写,最后一段转入议论,应该说议论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松庵”本身就是章三益盖的屋子,另由文句“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可看出,章三益本身具有鸿鹄之志,文末提到了松树的品格,很明显,作者意在借物喻人,讴歌章君,因此选择项中的判断是正确的。
再如2013年高考福建卷《龙洞山记》第4题D项:“作者游历山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渊’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这一判断是否正确?
《龙洞山记》用了大篇幅来写游览的胜景,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对龙洞山的喜爱,对壮景的惊叹溢于言表,紧接着结尾段则转入议论,很明显这应该是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部分。因此上面的选择项判断是正确的。
前面已经说过,宋代山水游记散文渐渐呈现一种别样的理趣,因此说理的风格也是特别突出的,下面重点介绍几种说理的方法:
虚构人物对话或辩论来论理
如《前赤壁赋》一文,作者在论述“变”与”不变”的道理时,并没有空

谈,而是选择一种主客问答的方式,客人提出看法,苏轼进行反驳生发,这种说理形式既增加了真实感,又增加了形象感。其实无论是客人还是作者,都是作者在说理,客人的虚构只不过是作者行文的需要罢了。

融入意象
如苏轼的《后赤壁赋》一文结尾写道:“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如果说梦中和道士的对话,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和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那么孤鹤这一特殊意象的融入,就具有飘飘欲仙的特点,为文章增加了神秘色彩。

援引史实,增强论证力量
再如《赤壁赋》,作者浮现联翩,对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周瑜等信手拈来,配合后面的文字,较好地论证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推荐访问:鉴赏 散文 古代 古代散文鉴赏 古代散文的鉴赏 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