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千佛荟萃

发布时间:2022-11-01 13:35:10 来源:网友投稿

人物丰浓,肌胜于骨”的共同特征。菩萨立像一般都显“S”形的复杂动态,表现出女性的妩媚多姿。在雕刻手法上,逐步以圆刀代替了平直刀法,形象本身和衣褶的线条,与以前突兀的转折和生硬的棱角相比,显得流畅圆滑。

默默地看着这些唐朝时期的佛立像、弟子立像、菩萨坐像、菩萨立像……不禁让人感慨盛世王朝的佛教石雕造像艺术的繁荣。

宋元明清佛教石雕造像

出了隋唐佛教石雕造像展览区后,围绕展厅往右前方走,进入了宋元明清佛教石雕造像展览区。

宋代佛教雕刻艺术的发展深受社会变迁影响。理学的盛行,文人画的兴起和都市生活的活跃,造成了佛教地位下降,雕塑艺术不受重视,以及佛教及其艺术的世俗化。这些都使得宋代的石窟及雕塑不如前代壮观。然而,另一方面,开窟造像的浪潮仍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也有不少艺术价值颇高的石刻作品问世。同时,佛雕艺术也取得了颇具特色的成就,那就是现实主义的加强,思想感情的深刻,世俗生活气息浓厚,以及雕刻技艺和形式的创新等。当时盛行罗汉与菩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造型,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气质的再现,反映了雕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技艺。

在馆内,展示在眼前的宋仿唐的韦驮天两尊、宋代的释迦牟尼现身图系列四幅,无不说明了这时期石窟造像的特点。

云南中晚唐至宋代的石窟与摩崖造像,反映了南诏和大理国的佛教艺术发展轨迹。就石雕艺术水平而言虽然不及四川同期的石窟与摩崖造像,甚至不及陕西延安宋代石窟造像,但是云南石窟与摩崖造像中独有的滇密阿叱力教和本主崇拜题材的造像,却显示出其他地方不能替代的民族艺术特色。这尊大理国时期的由大理石材料雕刻成的阿嵯耶观音,不就是独具民族艺术特色的证明吗?

两宋以后,佛教石窟的摩崖造像逐渐衰微。元代佛教造像在一段时间处于停滞状态。明清时期,随着市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神庙增多,远离城市的石窟已不适应社会的变迁而渐趋绝迹,佛教泥塑的盛行进一步导致石刻造像的衰落。所以,这一时期的石窟雕像既不发达,寺庙中更少见有石雕像,其艺术价值可谓微乎其微。这里收藏的有明代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坐像,清代的燃灯佛坐像、游戏坐观音和双面观音,在明清衰微的佛教石雕造像中算是很不错的艺术品了。

参观完它山艺术博物馆后,称得上把中国佛教石刻造像艺术历史重新温习了一遍。我国佛教石刻造像艺术历史悠久、数量众多、题材丰富、艺术精美,不仅远胜于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地印度,而且居于所有信仰佛教国家之首。在它山艺术博物馆,既可见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所反映出的不同社会思潮、不同信仰以及不同流派的传承,又可窥见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概况。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它那不朽的艺术魅力永远闪烁着熠熠光华。

推荐访问:荟萃 千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