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环保及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11-05 20: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关于节能减排及其绩效国外的研究,主要涉及节能减排的政策、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等方面。而节能减排及其绩效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业、行为主体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可以看出其中的一致性和差异,这可能取决于国情的不同。本文还对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提出可持续发展、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等观点。

关键词: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可持续发展;公共产品;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F272.5;F2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21-0117-03

一、引言

环保是世界性难题,各国都会采取各种基于国情和地情的方式加以治理。客观而言,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化以及城乡消费结构的变化,刺激能源需求呈现出刚性增长,城市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基于此,2017年十九大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国家公安部宣布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出专属牌照,目前绿色牌照已覆盖到了全国城市和所有片区。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这项工作对相关企业和组织的减排政策和对策产生影响,因此也就影响到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质量。目前,国家对节能减排绩效评价问题还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即便这样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仍开展了各种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各自关注的视点和重点及其产生的作用也存在很多差异,而且有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加以梳理,以有助于深化和拓展环保及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

二、节能减排评价的基础理论

明确环保和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是开展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重要基础问题。本文認为这个问题主要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绩效评价理论有关。

从1962年开始,我国提出并逐步全面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涉及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由于目前我国面临环境污染和人口总量大的双重压力,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协同的难度就比较大。节能减排顾名思义就是节约能源使用,以减少排放量。就是通过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防止能源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毫无疑问,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一脉相承。

公共产品一般被定义为每个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不会让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量有所减少。从这个概念出发可以看出环境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就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又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也就是说每个公民对环境及其效用拥有同样的权益。因此对于每个私人而言,客观上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采取措施,主动地改善大气污染。因为他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也无法独自享受新鲜的空气,相应地也不会去单独地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这种心理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比如企业而言也一样。在因为经济活动中企业出于利己主义的思考,一般会优先考虑自身的经营成本和收益。从这个观点出发节能减排就很难成为目前企业自觉和积极的行动。还有可能采用比较隐蔽的方法实施偷排行为,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国环保压力仍然很大,政府的支出就会激增。因此处理政府与组织甚至个人之间的环保成本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外部性理论关注企业或个人的生产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的影响。本概念先由马歇尔提出,随后其学生庇古又提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个人或企业的生产或者消费行为使得另外一些个人或企业受益,而前者不需也无法向受益者收取费用的现象。负外部性则指个人或企业的生产或者消费行为使得其他个人或企业蒙受损失,而后者无法向前者索要赔偿。能源消耗及其结果带有明显的负外部性,在此情况下政府必须承担较多的责任,也就会使得环保的边际收益实际上大大低于其边际成本。这也同时说明政府进行必要的管制以尽量减少环保的边际成本和负外部性。但目前,我国环保类法律并不很健全,现有的主体法律有《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从实际情况看实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尤其是对公民的大气污染行为的惩处还缺乏更好的办法。基于此,政府应抓紧制定和完善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法律。

绩效是管理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提高个体和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其绩效能力一直都是管理科学的关键内容之一。从William Moris主编的《The American Heritag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Benjamin B.Wolan主编的《Dictionary of New English》以及王同忆主编的《英汉辞海》、梁实秋主编的《最新英汉词典》等大型参考工具书中可以看到绩效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本文把节能减排绩效定义为,某个特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时间范围内通过节能减排行为所带来的财务业绩和社会效果。该定义包括节能减排实施者主体、节能减排行为、节能减排业绩和效果三个基础维度。

三、节能减排及其绩效评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节能减排及其绩效评价分析主要围绕以下三个研究视域。

第一,节能减排政策及其绩效的研究。一是将税收与企业节能减排捆绑在一起,以提高节能减排水平。Jeffery A Dredger.(1999)在对部分发达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效应分析后,认为税收将是未来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势所趋[1]。Schilling K(1998)研究了政府收取能源税对各种能源价格的影响,同时认为通过运用行政手段的“看得见的手”对节能减排加以引导[2]。Decay S(1993)引入外部性和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能源产品存在极高的正外部性,政府部门应该制订有利的优惠政策鼓励个人投资节能减排产品。Abdomen Mustang Omar(2008)从技术创新角度指出政府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升级和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二,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一是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比如APERC(2000)对各种能源政策和节能减排评价体系进行了细部研究。Phyllis G J M,Block K,Orwell E.(1998)改进了国际能源组织所给出的塔型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对节能减排政策绩效的定量分析。例如,Freeman S L,Niger M J,Goop J M(1997)较早运用数据包络模型(DEA 模型)方法对能源效率进行了测量[3]。Song ML(2013)等采用DEA方法分析了“金砖四国”能源效率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能源结构在其中的关键作用。Glaswegian A,Marrow W,Sahel J(2013)以中国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节能减排现状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第三,国外其他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还从节能减排项目、结构调整与相关政策的关系方面展开研究。比如Nick Kelly(2006)以英国为对象研究能源的需求状况,提出降低能源需求和减少CO2排放而又不影响英国经济增长的策略。Taklamakan(2012)将欧盟和日本钢铁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寻求两个国家的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差异[4]。

2.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业、行为主体(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第一,面向行业的研究。这类研究大多集中在化工、工业、有色金属、铝、煤炭、钢铁等相对高污染行业,其中对化工行业的研究最多。陆萍、黄帅(2010)、许凯、张刚刚(2010)、陈素琴(2012)、赵雯蔚(2014)都是以化工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体系,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评价。王世进(2013)[5],选择煤炭上市公司,将碳排放绩效评价理论引入节能减排绩效评价,运用平衡积分卡方法,分析节能减排效果。张歆(2013)[6]以低碳经济理论为依据,以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为例证,构建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晏会英(2011)以铝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衡积分卡法对企业节能减排综合绩效进行评价。刘元明、单绍磊、高朋钊(2011)着重于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状况,探求提升节能减排能力的路径。褚义景,马新华,梁非坤(2010)对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进行剖析,寻求提升节能减排绩效的方法。

第二,面向行为主体(地方政府、企业)的研究。面向行为主体的节能减排的研究,少数人从政府角度,如雷仲敏,周广燕,邱立新(2013)[7]和周波(2011)从政府的各项节能减排政策入手,对节能减排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其余大多都是从企业出发展开研究,如吴玉凤(2011)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企业节能减排体系;周芳、马中、石磊(2012)基于D市68家企业的调查研究,认为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由内外两种驱动力共同作用,内在动力来自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外部动力来自政府相关法律和政策及其实施的公平、公正性。

第三,面向研究方法的研究。国内关于节能减排及其绩效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相似,虽然涉及很多方面,但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徐光华、赵雯蔚、黄亚楠(2014)[8];段永峰、罗海霞(2014);徐光华、林柯宇(2015)等对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运用DEA方法对节能减排绩效进行分析。一些学者从区域角度展开有关研究。如李明敏(2013)选用DEA方法对国内三十个省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同时将能源消耗作为非期望产出和输入指标两种方式,研究认为人口和人均GDP是影响C02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对东、中、西部省市的生产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进行比较,明确了其中的差距及各自的薄弱环节。汪中华、梁慧婷(2012)以黑龙江省二十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分析了节能减排情况,发现整体节能减排效率不平衡且技术效率较低是其薄弱环节。孙欣(2010)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全国数据为背景选择曼奎斯特模型,对2003年~2007年的相关指标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总体节能减排效率逐步提升,但各个地区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均衡状态。于鹏飞(2010)等同样采用DEA方法对 2007年的节能减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排放效率虽有普遍提高,但整体效率仍比较低。龙如银、杨冉冉、牛源(2014)引入DEA方法中SORM BCC模型,以江苏省十三个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节能减排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9]。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如因子分析法、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构建评价模型、主成分分析法、信息嫡法、Topsis方法、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模型等。

通过对国内外节能减排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其共通之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行业的分析,化工企业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二是基于行为主体的研究,是企业视角或是政府角度;三是基于研究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嫡权法和因子分析等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也可以看出节能减排绩效分析仍存在以下不足:(1)总体评价在宏观层面上的分析比较多,并且关注建立指标体系建立,对于指标数据的系统收集以及实证研究相对较少。(2)已有的文献研究偏重于对节能减排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缺乏将投入与绩效水平结合起来的系统性的研究。(3)在确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上,多数研究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视角,缺少相对统一和具有普适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Jeffery A Dredger.Designing effective incentives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D].California:Doctor Dissertation of The Clarendon Graduate University,1999.

[2]Schilling K.Energy taxation in the EU and some Member States: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ahead[J].Manuscript from Tupperware Institute,1998,(5):56~83.

[3]Freeman S L,Niger M J,Goop J M.Measuring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practical issues and problems[J].Energy Policy,1997,25(7-9):703~714.

[4]Taklamakan K.A comparison study of Japan methods to access CO2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nergy saving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J].Energy Policy,2012,(51):578~585.

[5]王世进.工业企业碳排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26(153):101~105.

[6]张歆.低碳经济视角下业绩评价问题研究——以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为例[D].安徽:安徽财经大学,2013.

[7]雷仲敏,周广燕,邱立新.基于费-效分析框架的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绩效评价研究——以山東省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3,(4):86~93.

[8]徐光华,赵雯蔚,黄亚楠.基于DEA的企业减排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1):103~110.

[9]龙如银,杨冉冉,牛源.江苏省节能减排绩效的区域比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7~13.

作者简介:

1.姚莹莹,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评价。

2.程云喜,河南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创新与经济评价。

3.张晓,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评价。

推荐访问:综述 节能 环保 绩效评价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