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记特级生物教师廖敏生

发布时间:2022-11-09 12:00:12 来源:网友投稿

咸宁县横沟高中生物教师廖敏生,今年五十七岁。他先后在孝感一中、蒲圻师范和咸宁农校任教。三十年来,他刻苦治学、精心教课,编写了二十六万多字的教材,制作了上千件标本、模型、教具,办了各种小动物园、小植物园,长期进行科学试验,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也为促进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在他的教育下,原蒲圻师范毕业的学生,现在大都是中学生物教学骨干;在横沟高中毕业的学生,不少人成了县、社、队的农业技术员。在他的影响下,这个学校前年考入高等农林院校的学生,占升学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三。

(一)

要让学生学好生物课,首先得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向学生作宣传,是廖老师教生物的第一课。生物学理论的广泛运用,生物学中的重大突破和生物学家的治学故事等等,他点点滴滴注意积累,作为教学的资料。他告诉学生,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每年生产粮食十七万斤,而我国只有两千斤左右,这个悬殊的比较,激发了学生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精神。全国科学大会上,党中央把农业科学技术和遗传工程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同学们认识到:在本世纪末,最有前途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科学是生物学。攀登生物科学高峰的激情,在同学们的心中燃烧。

注意用布置生物环境来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廖老师一贯采用的有效方法。在蒲圻师范工作时,廖老师在校园里挖了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小水池,隔成几个部分,放养了各种鱼类、青蛙、乌龟等,又在附近搭起了鸡舍、鸽笼、鹅栏,还饲养了不同种类的蜜蜂、家兔、蛇等等。他还将一块地围上篱笆,种了三,百多种植物,什么单子叶、双子叶,一年生、多年生,地上茎、地下茎……现在的横沟高中,小动、植物园也已初具规模。这些园地虽小但象磁铁一样吸引着青少年。学生开始出于好奇,进而产生兴趣,热爱生物学了。

青少年喜欢新奇,爱动脑筋。廖老师抓住这个特点,结合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小组开展学科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标本,培养生物,有意识地把他们引进生物学的大门。如分给学生小块的玻璃镜片,让他们自己制作简易显微镜。捕到一只鹰,捉到一条蛇,抓到一只穿山甲,廖老师就指导同学们自己动手制成标本。他还组织同学搞土壤速测、气象预报以及编写农作物病虫害问答橱窗等。在试验地里,每组一块地,每人(或组)一*份试验材料,同学们自己种,自己管,定期记载,写试验报告……他们晚浇水,早观察,很少间断,兴趣越来越浓。

把生物试验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让学生直接看到生物教学的成果,真正热爱生物课。一九七一年,他邀了几位特别喜爱生物课的学生,土打土闹,生产了十六种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母剂,在应用中程度不同地获得了增产。他们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先后在《湖北科技》等五种刊物上发表。他们还搞了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配制,水稻三系和小麦三系的培育等二十多项试验,向社队提供了良种二万五千多斤。用“九二O”注射生猪,每天增加重量最高达二点四斤。这一切使同学们看到:生物学大有奔头,生物课大有学头。

现在,横沟公社三级农技员,有百分之九十是廖老师的学生。有的创单产一千三百斤,使粮食一年增产三万多斤。有的成了土农药专家,在科技杂志上发表了文章。有的跟廖老师一起,师生同堂出席了地、县科技会议。有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回到母校报喜。廖老师注意抓住这些校友的事迹,在同学中进行宣传。廖老师善于把生物教学同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联系起来,言传身教,激发学生为四个现代化学好生物课。

(二)

学生被吸引到生物学宝库的大门前来了,就要交给他们打开这座宝库的金钥匙。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廖老师通过不断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坚持做到“三个统一”:

首先,是“生物体与生活条件的统一”,把这一点作为统帅全部生物教材的纲。讲解任何一种生物和生物现象,他都着重揭示:一切生物构造和功能,都是同生物的外界条件紧紧结合,才得以存在和发展,形成生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这样讲,既保证了概念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也保证了知识的广度。在这个基础上,还引导学生认识:充分了解“生物体与生活条件的统一”,对掌握生物及其环境控制的基本技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给学生运用生物规律、改造自然,指明了方向。

其次,是部分和整体的统一。在讲清各种生物的某种构造或某种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生物体的任何部分总是相互联系,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比如植物生理的五大作用(即吸收、输导呼吸、光合、蒸腾),教材里面将五种作用分开讲,演示实验也是分开做的,这就很难使学生从一棵植株上了解植物生理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概念。过去,廖老师是先分开讲,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后来,他反复试验,利用幻灯机,映出动画片,把五种作用联系起来,一口气讲下去。本来要讲五节课的内容,现在一节多课就讲完了,而且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绿色植物体在阳光照射下五大作用的生理过程,学生一下子就把植物生理活动的奥秘搞清楚了。

三是通用教材和鄉土内容的统一,也就是用本地生物生长的实际充实教材,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此,廖老师注意吸收本地的优良品种和先进经验,如通城猪种具有早熟、易肥、肉质肥瘦适中等优点;同时注意根据本地的实际修订教材内容的不足。如水稻主要虫害三化螟的发生时间,各地情况不一样,需要结合本地情况具体讲解。另外,还根据本地生产实际的需要,补充必要的内容,如教材讲农作物,主要是粮、棉、油、蔬菜等,根据本地生产实际,增讲了油菜、红薯、蔬等内容。这样,既避免了种什么、学什么的实用主义倾向,又使生物教学更好地联系实际,为促进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教学方法上,廖老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作了全面的分析,觉得部分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实物,比较容易讲清楚。但不少内容则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从实物直接观察到,显得抽象难懂;还有一些尽管不抽象,但很复杂,不易形成明确的概念。根据这种分析,他缜密地考虑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抽象的知识,先用具体形象作解释,然后用部分生物现象作证实。如血液循环以及植物生理的过程等,都是无法从实物直接观察到的。生物进化,由于人的阅历所限也很难搞清楚。为了使学生形象地深刻了解这些,过程,廖老师作了大量模型,后来又发展为电动电光演示器和幻灯动画片。有了这些教具,抽象的东西就不抽象了,讲起来生动逼真,通,俗易懂。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直到人的出现,学生半个小时就走完了几十亿年生物发展史的长廊。但是,单用模型、画片,学生还不一定完全信服,再用可见的实物加以证明,对问题的分析就更加有力了。例如他制作并利用一整套人的胎儿发育标本,揭示了人同样是由单细胞发展为多细胞,与其他动物有不少相同之处,对生物进化作了有力的证明。

对内容复杂,不易形成明确概念的问题,用对比来加以分析鉴别。如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构造的比较,化学农药、肥料和微生物农药、肥料作用的比较,原种和杂交品种的比较等等,这样一比,什么是生物进化,什么是遗传变异,微生物农药、肥料为什么比化学农药、肥料优越等比较难以说明的问题,学生一听一看就明白了。

(三)

实验是讲清生物概念的根本手段。廖老师认为,没有实验,生物课就容易变成“死物课”。因此,他为不断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一个科学的实验基地,花费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他把建设实验基地同布置生物环境、开展科学试验活动统一起来。在微生物生产车间,有进行生产和试验的基本条件,又为教学备了一整套标本、图表和仪器设备。在小动、植物园里,辟有教学和科学试验的基地。他从布置生物环境的要求出发,又栽种了稀有植物、珍贵药材,坛坛罐罐里还喂养了蜈蚣、蛇类……。

他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有计划地种植和饲养成套生物,制作成套标本模型。他自己动手制作动物的千制标本、浸制标本、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植物器官、动植物生长过程和生活史标本、生物进化、低等动物模型等,共一千余件。学生挖地,翻出了人头骨,他拿了来,一点一滴地修补,一小块一小块地用石膏联接起来。廖老师不顾人家笑话,更不怕脏、不怕累,一次又一次到医院联系,把胎儿拿回学校,细细整理,浸制成套,耐心积累生物标本。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同时观察实验,他又不断改革教具,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起初,他把一台显微镜改装成了显微描绘器,将物象映在毛玻璃板上,可供一个实验小组同时观察。进而,又改装成了比较理想的显微扩映器,能将物象进一步扩大,投放到屏幕上,几百人都可以同时观察。这就使实验设备逐步成龙配套,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他注意认真比较,选择典型材料,保证最好的实验效果。为了有力地说明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廖老师虚心请教,并在深山岩洞旁挖回了虎耳草,小心翼翼地栽在防空洞旁。为了讲解血液循环的心脏跳动问题,他解剖了家鸽、兔子、青蛙等多种动物,但不少动物的心脏一离开动物体,很快就停止了跳动,实验观察很不理想。一次解剖乌龟,发现乌龟心脏拿出体外很长时间还能扑扑直跳,滴上生理食盐水,竟持续跳动了两三天。此后,他選择并多养了一些乌龟,作了心脏跳动实验的材料。

三十年教龄,二十六年教生物,廖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党和人民给了他很多荣誉。去年全省教育大会上,又被评为全省模范教师和特级教师。但是,荣營并没有使他停步。半年多来,他重新通读了文化大革命前和现行的初中至大学普通生物学教材和参考资料,研究了生物学动态和分子生物学、仿生学、生态学领域的新情况。展望社会主义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廛老师更加精神焕发,决心进一步搞好生物教学,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

推荐访问:生物 教师 廖敏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