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影响

发布时间:2022-06-11 18:2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影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影响

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3篇

【篇一】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长安对杜牧创作的影响

作者:张俊萍

作者机构: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1401

来源:新西部(下旬刊)

ISSN:1009-8607

年:2011

卷:000

期:005

页码:102,121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长安;物质和文化;题材;基调;平台

摘要:本文以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作品为依托,从他所处的空间环境去挖掘其根源.杜牧出生于京城长安,煊赫的家世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居于长安,使他过早的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现实,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题材;任职于长安,使他感受到唐王朝即将覆亡的没落气息,为他的怀古和咏史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长安的中心地位,也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优秀的文人,为他在文学上的创作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篇二】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

——浅谈齐鲁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灿烂,不同区域的文化展现着其独特的魅力。齐鲁文化作为中华地域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同时还是我国古代主流文化——儒家思想——的源头。本文欲就齐鲁文化形成的过程,其在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以及其对汉民族精神形成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以探索其从地域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的奥秘所在。

【关键字】齐鲁文化 儒家思想 区域文化 主流文化

《汉书•地理志》这样描述齐鲁之民:“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 。齐鲁文化本是发端于东夷文化的区域文化,但其一系列重要文化成果和历史影响不断走出齐鲁之地,使其逐渐成为全国性主流文化。这其中,先秦时期众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艺家发挥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一.齐鲁文化形成的过程

齐鲁文化发源丁东夷文化。四五十万年的的齐鲁大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和胶东半岛的丘陵自西向东绵延展开。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是采集利狩猎的理想之地。鲁西、鲁北的大平原上,河湖纵横、土壤肥沃,特别适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泰山、沂山之南,沂河、泅水等河流,给水利交通带来极大的便利,长长的海岸线又给渔、盐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有这一切,都为最早期人类的生存准备了合适的

。 

文化却呈现着与秦截然相反的特点。

1.政治制度。

战国时期,秦国已推行郡县制,从此开始了它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道路。而齐国确是七国中唯一没有实行郡县制的国家,转而采取了“五都之制”。这种制度史料记载并不详细,据考证这是一种较为分权的都邑制。秦的集权愈演愈烈,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之久,而齐国采用分权制,已然保持了它强有力的大国地位。所以回顾历史,秦盛齐败也许更多出于一种偶然,倘若历史稍有偏颇,齐统一了天下,也许又是另一番景象。

2.经济思想。

齐国和秦过经济思想的不同,首先取决于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农业是最重要的积累财富的手段,重农思想产生是很自然的。但秦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把重农思想凝固起来,另一方面强烈的抑制商业发展,这就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了。

中国之所以成为亘古不变的农业国,从未发生过工业革命与商业革命,就与秦文化颠簸不破的农本思想息息相关。《吕氏春秋•上农》上说:重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对于统治者而言,老百姓安安分分地种地,政权就能稳固。这也是农本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齐国的情形与秦国完全两样。最初,齐国国境尚小,多濒海之盐碱地,不适于农业生产,于是因地制宜,“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又通过工商业来促进齐国经济的发展。这个方针十分成功,齐国因此而逐渐强大,疆域扩展,人口密集,到春秋齐桓公称霸之时,已有膏壤千里,农业也随之得到发展,到战国时已里“粟丘如山”的景象。在齐国的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之后,并未因此而不重视工商业,相反,在处理农业与商业的关系时,助齐桓公称霸的管仲既重视农业积累财富的作用,也不忽视通过商业活动促进流通,以增加社会财富。士、农、工、商这“国之四民”地位平等,表明工商业在齐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农工商并重的思路在齐国长久贯彻下去,也同样造成齐国的富强。

3.学术文化

秦在文化方面秦所采取的是完全的愚民政策,以维护其专制统治。商鞅所说的“民不贵学问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而不殆”,就是秦国愚民政策的指导思想,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最为后世所诟病。

但齐国的政策却不强求思想一律,而是顺其自然。齐太公的“因其俗,简其礼”与管仲的“俗之所欲,因而于之;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是一脉相承的方针。提高老百姓的道德水准并非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而是采取强国富民的方法以达到“仓盟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自觉水平。这与商鞅激烈指责“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从而采取强制性的“穆风易俗”的办法显然更加有自由性,也是齐鲁之地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

4.风俗习惯

泰国既以农业为基础,注重的是民以食为天,温饱是首要目标,超过温饱即为奢侈,所以泰国的风俗是节俭,是古朴。荀子描写其对泰国的观感说:“入其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声乐不流,其服不挑。”不但衣着毫不时髦,连音乐也很纯朴。

齐国工商业的发达必然刺激消费的欲望,因而齐国的风俗趋于侈靡,生活方面追求豪华奢侈,衣着尤为讲究,城市生活尤为丰富多彩。不但生前奢侈,死后也要继续享受,因而齐国厚葬成风,随葬品都很丰富。奢靡之风当然要有经济基础做后盾,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齐国重商带来的经济繁荣。

三.齐鲁文化对汉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

齐鲁文化带来齐国的强盛,单凭这点还不足以使它成为中国主流文化。其实齐鲁文化的精髓,就是儒家思想。齐鲁文化孕育了儒家思想,继而假托了儒家思想保持长久不衰的地位。所以可以说,“有了儒家学说,齐鲁文化才真正具有了民族、地域的超越性,才真正能够负起领导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齐鲁文化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来汉族与少数民族纷争不断。儒家思想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此即《春秋》中所述的:“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而这,正是我们的先人正确处理夷夏关系的指针。

齐鲁文化——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儒家思想——所提供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在周秦时期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分属于夷狄的不同族群纷纷“进于中国而中国之”,至秦统一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与汉人非常接近的民族共同体,所差的只是一个名称而已。进入两汉时期,先有了汉的国名,后有了汉人的族名,国名演变成了族名,汉名正言顺地成了汉帝国版图内主体民族的名称。此后,中国又经历了数次民族大融合,其中,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最称高潮,几乎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扩大了中原文化或汉族文化的影响,即使是强悍的少数民族金戈铁马入主中原,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认同汉族文化,甚至于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典型的例子。

【篇三】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齐鲁饮食文化对山东人群体性格的影响

赵建民

【期刊名称】《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年(卷),期】2000(017)001

【摘要】一个地区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人们群体性格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饮食文化发达的地区,在食则大葱、大蒜,宴则大盘大碗的饮食风格之中,形成了刚毅勇敢、无所畏惧、实在坦诚、率直大方的群体性格.

【总页数】3页(47-49)

【关键词】齐鲁;饮食活动;群体性格

【作者】赵建民

【作者单位】山东省旅游学校,济南市,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

【相关文献】

1.《管子》饮食思想对齐鲁饮食文化的影响 [J], 赵建民

2.西藏饮食文化及其历史流变——兼论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饮食文化习俗变革的影响 [J], 朱玉福; 尼玛扎西

3.谈西方饮食文化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J], 冯娟

4.武陵山片区土家族饮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以恩施州土家族饮食文化为例 [J], 贺友桂

5.船家饮食文化所受的影响及其创造性特色——船家饮食文化系列论文之一 [J], 桫椤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推荐访问:齐鲁 创作 影响 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影响 齐鲁文化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论齐鲁文化对山东作家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