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近代教育思想家有关教育设施的论述

发布时间:2022-11-15 13:35:08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ziu߿5㎵u~5}ݵ5~uu5m?ZڝǬr޶qwӍwjxj_7׫&x^w]i!jyg5ݿzM{i׭׭׭׮t׮u׮xii%%*,y]5xx{餚!zm{Ӎ{?hpu_<_<_=ky主任,兼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从此开始专门从事教育活动,并于1896年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作为其哲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实验室”。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哲学和教育著作,其中著名的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明日之学校》,以及代表作《民主与教育》等[1]。

杜威的教育哲学继承发展了皮尔斯、詹姆士等人创立的实用主义哲学,揭示了教育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指出“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经验”一词在杜威的哲学中是一个中心概念: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经验无所不包,既包括“人”这个经验的主体,又包括“环境”这个经验的客体,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相互联系以至合二为一。到了晚年,杜威把自己的教育哲学概括成一句话:“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批判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倡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实践,强调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对世界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教育本质论。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2)教育目的论。他把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看作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而把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认为这是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因此,他坚决反对从外面强加给活动过程以某种目的。他指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他反对制定“一般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因为那种目的是狭隘的、说教的,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仅仅达到某种预定目的的手段,其结果只能带给人们一些消极的东西[6]。尽管他在口头上否定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但在实际上并未将教育置于社会政治服务目的之外。

3)方法论:“做中学”。针对传统的学校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基本原则,论证了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思维与教学的关系。

杜威所说的“从做中学”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否定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只给儿童“静听方式”的教育[7]。杜威主张在教学中应唤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优良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他认为人类的思维可分成五个步骤[8]:

1)疑难的情境;

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推断每个阶段所含的结果,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

5)通过试验,验证或修正假设。

这一思维过程被后人称为“思维五步”。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在实际操作中,两个步骤可以结合起来,甚至一带而过。从“思维五步”观点出发,杜威提出教育史上有名的“教学五步”:

1)教师要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并给予一些暗示,使儿童有兴趣了解某个问题;

2)教师要给儿童足够的资料和更多的实际材料,以便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3)儿童从资料的应用和必要的观察中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

4)儿童自己负责把设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加以整理和排列,使其秩序井然。

5)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假设,发现它们是否有效,要亲自动手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做出判断。

杜威强调知识不是凝固不变的东西,课程教材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课程计划应考虑到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选材时要从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不能游离于儿童经验之外,如园艺、纺织、木工、金工、烹饪等手工训练活动等,其基本精神是把人类的基本事务引进来。学校的课程不应该整齐划一,教材也不能与儿童所从事的作业活动相远离。他说:“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也有观点认为,杜威的教育理论中的许多观点存在很大的偏激性,如忽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特征是他的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即把人的心理生物化、本能化,否认社会实践对人心理的作用, 对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利的。

5 夸美纽斯:关于教育普及与学制

在17世纪30年代,夸美纽斯继莫尔之后又一次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并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他主张要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他认为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公立的初等学校,必须有学校这样的专门教育机构和教师这样的人员专门从事教育工作[3]。

创立学年制  夸美纽斯从人的天然素质出发,把新生一代的生活分为四个年龄段,在每个年龄段都设立相应的学校。

1)幼年期(0~6岁)为母育学校(学前教育)。夸美纽斯为学前教育拟定了详细的教育内容,包括體育、安全、喂养、智力教育等。在智育方面,应教给儿童有关周围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注意发展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包括发展其语言能力,训练手的操作能力等;在德育方面,训练儿童习惯于从事家务和劳动,认识常用器具及应用,注意对幼儿进行节制,开展诚实、爱人、尊长、公正等品质教育。

2)少儿期(6~12岁)。夸美纽斯为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设计了国语学校,任务是把对儿童终身有用的知识教给他们,包括:学会用国语阅读和写作;利用数字及计算工具计算;学会唱著名歌曲;学习技艺,为升入中等学校打好基础,为将来生活、工作培养实际能力。

3)青年期(12~18岁)。设立拉丁语学校,应使学生获得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4)成年期(18~24岁)。夸美纽斯为这个时期的学生设计了大学,大学的任务是培养专门人才以及教师、国家及学校的领导人员,青年在大学里应学习其所从事研究的完全而彻底的知识。

分科制  除经院主义学校的“七艺”(即中世纪教会学校的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音乐及天文学等七门课程)学科外,夸美纽斯在学校中还增加了物理学(当时称为自然哲学)、地理和历史,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语文(语法)之后,即转入学习自然哲学(物理学)、数学,进而学习哲学(伦理学、辩证术),进而以修辞学的学习来完成整个古典中学的课程。

班级制  夸美纽斯分别以拉丁语学校六个年级的主要学科依次命名各个年级班,即文法班、自然哲学班、数学班、伦理学班、辩证术班、修辞学班。

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一位教师在教室里对班级所有学生讲授同一内容。他认为一位教师同时教几百名学生,这不仅可能,而且有必要。他还建议将每班学生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一名优秀生为“十人长”,协助教师管理小组,考查学业。这样一来,教师教得省力,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因为“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可以产生愉快”,特别在班级里进行练习或复习时,“一个人的心理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心理,一个人的记忆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记忆”[3]。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对世界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思想虽有一定的片面性、时代的局限性,但其所论述的教育理念、方法、原则仍不失积极的开创意义,所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至今仍有重大现实意义,所创立的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是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至今仍为后人采用。

(未完待续)

推荐访问:教育 思想家 论述 近代 设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