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1 12: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全文)

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精选4篇

第一篇: 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精选

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

当前,我市农机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重要阶段,今后一个时期仍是我市农机化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农机化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此,将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农业机械化全过程和各领域,确立今后五年农机化工作重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我们各级农机部门今后必须要解决的新课题。

一、农机化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坚持政策拉动、市场驱动、部门推动有机结合,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优化政策环境,规范农机管理,拓展农机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农机化发展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1、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存量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截至2010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30.74万千瓦,比2006年增加了8.75%,农业机械原值40.88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27.57%,处于全省首位。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农机化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存量结构不断优化,各种高性能农机装备大量涌现,农业机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2、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农机装备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力推动了农机作业水平的持续提升。到2010年底,全市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2%,比2006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水稻机插连续以翻番的速度递增,机插率达15%;
油菜机械化收获有了新突破,机收率达10%;
粮食机械烘干能力快速提高,年烘干能力达到5万吨,明显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010年,水果机械分级作业量3.14万吨,冷藏保鲜库容量达到25.66万立方米,茶叶炒制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新增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94家,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892户,它们已成为我市农机化技术应用的生力军。

3、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农机监理得到加强。我市通过部门协作,健全农机监管体系,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自2005年开展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以来,目前,全市已有7个区、县(市)建立了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并将这一机制向乡镇拓展。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1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2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33个、示范村326个、示范户(社)1500余户。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农机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全部在控制指标内。同时,各级农机部门与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了农机消费维权监督站建设,初步构建起市、县联动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网络,有效维护了农机生产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4、项目实施成效显著,教育培训扎实推进。近年来,我市农机化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已建设省级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12个,在建省级农机化示范区1个(萧山区);
已建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24个,市级设施农业示范园11个,设施农业配套项目34个。在建市级农机化促进项目25个,市级设施农业示范园19个,设施农业配套项目52个。农机化教育培训扎实有效,市、县两级共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8.37万人次,走出了一条教学与实践结合,学历与应用并重的培训路子。

5、农机化扶持政策日益完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结合我市实际,相继出台了《杭州市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实施意见》、《杭州市农机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设施农业装备建设、农机化促进项目的资金投入,为农机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二、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我市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1、转变发展方式是解决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的迫切需要。虽然近几年我市农机拥有量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机总动力处于全省首位,但农机化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农机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 “两高两低”的格局,农机装备结构依然存在 “三多三少”的问题,区域发展依然不平衡。可以说,我市农机化发展还不能很好满足产业调整的要求,不能有效地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现在农机化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宏观调控也有了一定的手段,能否加快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装备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关键在于能否顺利实现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2、转变发展方式是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的需要。虽然近几年我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公司、经纪人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发展较快,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94家,这服务主体围绕粮食生产,开展跨区服务,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但总体上组织化程度还是不高,运作不够规范,管理不够到位,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可以说,解决制约农机化科学发展的矛盾问题,越来越依赖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因此更加迫切需要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3、转变发展方式是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并不断加大力度保障农机化发展的质量,不再单独追求数量的增长,特别是更加注重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内在质量的提高,也更加注重使农民买到的机械能够安全、有效益地使用。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可以说,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是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

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必须紧紧围绕粮食(蔬菜)功能区建设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主导产业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上,我们要找准着力点,坚持“六个并举”。

1、坚持农机装备总量增加与结构优化并举。加快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机普及率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大新机具的推广力度,使农机拥有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要在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和油菜栽植与收获机械的同时,继续加大茶叶、水果、蔬菜生产、畜禽与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适用机械和设施装备的推广力度,加快特色农业机械和设施农业装备的应用,依法淘汰和更新高能耗和陈旧农业机械。

2、坚持推动农机化科技应用与提高机手素质并举。结合杭州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在注重农机化科技进步和创新、强化先进技术组合集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吸收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大行动,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撑,真正把农机化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坚持农机发展与组织服务并举。在各种农机化扶持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农机化得到快速发展,基本上解决了农民买得起的问题,但要解决好农民用得好、出效益的问题,还必须要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鼓励更多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鼓励更多的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粮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4、坚持农机推广与安全监管并举。随着农机总量的快速增加,农机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机监管工作,深入抓好农机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机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制度、动态监管制度,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机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和监管网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落实。

5、坚持农机应用与农艺融合并举。农机、农艺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二者相互融合,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律。为此,要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建立农艺和农机专家共同研究、协作攻关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统筹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选育适宜的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研发经济有效的机具。

6、坚持市场引领与政府扶持并举。要在充分发挥和保护好农民群众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农业装备设施应用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同时还要探索细化用地支持、以奖代补、用油保供等措施,推动政策具体化、项目化、配套化。

四、明确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重点

今后,我市农机化发展必须围绕“两区”建设,必须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区域布局和规划,重点提高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1、加快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以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以及工厂化育秧设施设备为重点,加快水稻种植、植保、收获、烘干和初加工机械及装备应用,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发展油菜直播(移栽)机械、收获机械和产后初加工机械装备与技术。

2、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在设施园艺方面,大力发展玻璃温室、钢架大棚、连栋大棚、喷滴灌设施以及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采后分级处理、机械烘干、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与技术。积极开发、试验、应用山核桃采摘、机械。加大推广大棚管理机械、高效植保机械、温室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应用。有序推进食用菌机械化菌包生产线、高温灭菌、粉碎拌料、控温控湿、冷藏保鲜、初加工烘干等机械设备。在设施养殖方面,重点发展水产规模化养殖场的自动供料、供水、孵化、挤奶、控温、控湿、排渣、消毒、防疫等机械装备和设施。重点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场高标准池塘大棚、循环水处理、智能控温、水质在线检测和增氧系统,以及自动投饵和水产品初加工等机械装备。

五、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建议

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重在方法,贵在持之以恒。主要通过落实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研推广、整合项目支持等综合措施,确保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

1、认真落实农机化发展规划。我市“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农机化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制定出了农机化发展重点,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为此,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农机化发展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提出切实有效措施,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

2、加强政策引导和调控。充分利用农机化扶持政策特别是市级农机购置和农机作业补贴,加强引导,对水稻育秧设备、插秧机械、油菜收获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等符合产业政策、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产品实行20%的追加补贴,对主推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粮食烘干、油菜机收和机械移栽等农机化技术给予一定额度的追加作业补贴。一是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对象优先条件、补贴范围确定、补贴目录制定、补贴比例的确定等多种调控措施实现促进农机结构调整的目标。二是进一步完善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制度。在现有拖拉机报废更新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加强调控引导,鼓励支持农民更多地购置使用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大中小型机械、高中低档次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粮食作物机械与其他农产品机械合理配置。

3、全力抓好农机化科研推广应用。在加快普及应用水稻机插、油菜机收和油菜机械移栽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同时,按照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积极推广设施栽培、喷滴灌、储运保鲜和健康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实行作业补贴。建设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体系,创新农业机械推广服务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机具。

4、认真抓好农机化促进项目建设。各地要认真规划、选好对象、把握标准、建立项目库、完善方案,并积极组织申报与建设,有重点地建设工厂化水稻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现代农业装备维修中心以及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有重点地支持农机新装备、新技术应用和农机安全生产。通过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强化适用技术组合集成,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切实加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要以满足农机化发展和农民群众需求为目标,以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信息宣传为重点,全力推进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积极培育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活力,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先进、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发展,促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优化。要进一步落实质量监督,抓好农机消费维权站建设,发挥好维权站作用;
要加强农机品牌建设,重点抓好全国设施农业示范单位和全国示范性农机服务中心、全国示范性合作社、全国示范性农机户建设,带动和提升全市农机合作组织强内功、提能力、增效益。要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要全部组织培训,提高应用水平和维护保养能力。要充分发挥农机信息网的作用,及时收集发布信息,提供农机化新技术应用服务、总结宣传我市农机化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扩大我市农机化工作的影响力,推进我市农机化工作发展。

6、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牌证管理,抓好农机检审验工作;
要加强拖拉机驾驶培训工作的检查,确保培训质量与安全;
要继续抓好拖拉机报废和外籍拖拉机管理,搞好备案登记,创新监管模式;
要加强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
要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农机安全监管网络。要继续抓好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落实。

第二篇: 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精选

农机化项目建设对农机化发展的意义

  摘 要 农机化项目建设是把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农机化项目建设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意义的论述,提出如何做好农机化项目建设。

  关键词 项目建设 促进 农机化

  农机化项目建设是推动农机科技进步,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是农机战线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广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的重要途径,对项目区的农机管理者和使用者来说也起着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作用。

  1 农机化项目建设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意义

  1.1 农机化项目建设是促进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农机化项目建设是把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工作手段。在项目管理、技术集成、机具研发推广、管理方式、服务形式、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示范,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利于推进新时期农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农机化项目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农业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供求平衡方面难度不断加大;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现阶段只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有效保障农产品的供给,才能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但目前我国农机装备水平还不高,装备结构不够合理,综合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农机化项目建设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

  1.3 农机化项目建设是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和新型农机具普及应用的重要措施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学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转化生产和农民认可之前,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推广机构的专家要协同攻关,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开发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农机化项目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广阔平台,通过农机化项目建设的试验集成,完善机械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不断改进质量,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1.4 农机化项目建设是推进农机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地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既有政府的因势利导,积极扶持,也有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强烈需求。但就目前来看,各级政府在农业机械化上的支持政策与农业发展对机械化的需求还不对称,农机化管理体制、服务机制和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要将支持和需求很好地结合,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农机化项目建设,可以在农机社会化服务创新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2 做好农机化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机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就如何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农机化项目建设的准备。一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机化技术在某地区大范围的应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是前提条件之一,而农机化项目建设是做好一系列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农机化项目建设的准备工作,不是一项短期为申报项目而突击准备的过程,而是一项带有一定阶段性,在长期的技术推广工作中积累一定数据、理论、经验、技术储备等综合底蕴的工作过程。在日常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通过对当地的农机化发展规划需要和农民对现阶段农机技术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思考,并通过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本职工作,在当地小范围地对一些优势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科学论证,积累材料。组织制定适合本地农机化发展的项目储备库,这样有利于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和项目实施与管理工作。农机推广部门是承办国家、省、市农机化项目建设的主体单位,是政府主管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负责本地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实用技术的指导服务,有义务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传授指导和与技术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认识和掌握技术,从而使该技术由点到面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各地农机推广部门只有按照当地的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机化发展整体部署,申报和实施农机化项目,才能够使某项农机化技术在当地迅速的全面推广,促进农机化发展。

  二是农机化项目建设的申报与论证。项目的申报与论证是整个项目建设实施的先决条件,只有认真组织科学有效的申报材料,才能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科学严谨的答辩资料,才能取得项目管理部门和专家的一致认同。项目的申报要做到有目的的选项,项目的实施是为农民增收,为农业增产,为农村发展的好项目。项目示范点的选择要做到是本地方经济基础相对发达的地区,是技术基础好的地区,是设备基础好的地区,是领导重视程度高的地区,是农民认知程度高的地区,同时,要考虑到设备购置数量、示范面积和辐射面积能否达到项目建设要求。项目建设主体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应该为农机大户或农机(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组织,这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有法律依据。选择有能力的农机合作社开展项目,不但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也可以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三是农机化项目建设的实施。首先是项目管理工作,要把项目的实施工作纳入班子重要日程,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突出从强化“三力”着手,即“项目控制能力,项目执行能力,项目监督能力”。其次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五个统一”,“五个一样”和“五个到位”, “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培训,统一装备, 统一补助, 统一验收。“五个一样”即执行技术方案一样, 执行作业标准一样,执行建设进度一样,执行项目补贴一样,执行管理制度一样。“五个到位”即责任到位 ,技术到位,机具到位, 资金到位,管理到位。

  四是农机化项目建设的总结和验收。项目的总结是项目建设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的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总情况说明,一般应包括: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计划和技术指标、项目完成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采取的做法和措施、经验与体会、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验收简单点说就是对之前项目的整个工作进行评估,评估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完成,是否达到了项目建设要求。

第三篇: 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精选

发展60年辉煌农机化——山东农机化发展回顾与展望

林建华

【期刊名称】《山东农机化》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 建国以来的60年,是山东农机化坚持探索、蓬勃发展的60年,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的60年,也是实践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的60年.60年的农机化发展举世瞩目,成就辉煌.

【总页数】1页(1)

【关键词】

【作者】林建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机管理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发展60年辉煌农机化——山东省农机化发展回眸 [J], 林建华

2.突出重点 注重创新 努力推动武汉市农机化发展上新台阶——2011年武汉市农机化工作回顾及2012年农机化工作安排 [J], 王玉珍

3.长沙县农机化60年回顾与新5年展望 [J], 毛光辉

4.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河北省农机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河北省"十一五"农机化回眸"十二五"农机化展望 [J], 郭恒

5.农机化铺就现代农业康庄大道——山西晋城市农机化改革发展30年回顾 [J], 魏平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四篇: 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精选

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
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733个村居社区,人口101万。平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85%,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全县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有小麦40万亩、玉米50万亩、花生30万亩、土豆15万亩、大蒜15万亩、果品40万亩。近年来,在省农机局的领导与支持下,平邑县农机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施国家甘薯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结合我县实际,在马铃薯、地瓜、大蒜、花生、小麦、玉米等经济、粮食作物生产中大力推广实施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通过持续加大组织、技术和管理创新建设、扩大示范区面积,我县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2011年,平邑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
一是促进了装备结构优良化。近年来,平邑县以建立现代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机农艺标准要求,坚持走农机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重的路子,依托农机购置补贴,鼓励引导农民购置符合我县实际、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整地机械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通过不断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农机装备质量与结构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平邑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万余台(套),其中各类型拖拉机3.38万台、联合收割机209台、种植业机械2.8万台、农用排灌机械2万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6万台、畜牧养殖机械3087台,机具配套比为1:1.6,农机总动力达到68.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5%。农机总值和农机总动力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5%,全县大中小机械趋于协调,耕种收机械相对配套,适应农机农艺融合需求、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农机装备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促进了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有效推进了农业传统种植的改变。近年来,平邑县农机局始终把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作为农机工作的重点来抓,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大农机农艺融合宣传和推广力度,并于2011年成功召开了全省农机深松整地现场会,取得良好的推广示范效果。我们根据我县山地丘陵多、平原湖片少、粮食作物种植逐渐减少、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加大的实际,因地制宜,在示范区内,大力推广实施了经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并分别于2011年和今年成功召开了全省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现场会和全省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暨技术培训现场会。通过各级现场会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我县玉米机收、秸秆切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经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等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民对农机农艺融合有关技术的了解、熟悉、使用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传统种植模式的转变。截至目前,平邑县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全过程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收水平达到了98%,玉米耕种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收水平达到了75%,小麦秸秆切碎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超

过15万亩,薯类、花生、大蒜、黄烟等经济类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4%。全县农业机械化作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某一作物、某个环节、某项技术单一发展的局面,呈现出向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和向农村畜牧、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各业全程机械化全面发展的态势。
三是促进了种植模式精准化。实施机械化作业,有效缩短了农作物耕种收各个环节作业时间,提前了农作物收获上市时间,如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收获期提前了5—10天,使销售价格明显提高,为农作物增产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业时间的缩短,为开展多种农作物轮作提供了充裕时间,增加了轮作次数,大蒜、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交替种植,提高了农民收入,深入农民欢迎。同时,农机农艺融合,一大批新机具、新技术脱颖而出。随着平邑县引进的玉米点播机、穴播机、花生点播机、马铃薯种植收获机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种植环节的株距、行距、垄高、垄宽等方面实现了标准统一,推进了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四是促进了农机作业规模化。农机作业规模化是农机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农机农艺融合,为农机作业规模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而农机规模化作业又是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近年来,平邑县农机局精心培育,扶持引导农机大户向农机专业大户发展、农机专业大户联合起来向农机合作社发展,不断实现农机服务组织的升级再造,使全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机合作社34个,资产2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大户286个。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实行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承包作业等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农机作业的规模化水平。目前,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已承担了全县45%以上的农机作业量,并且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
五是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农艺融合,使农民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模式,迈向了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时代,不但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也迅速催生了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平邑县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新要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致力于培育发展农机作业、运输、维修、销售市场,推动了农机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机服务业成为农村有知识、有见识的“新型”农民投资创业和发展的重要选择,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县农机从业人员达到5.9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5%,全县农机服务总产值达7.8亿元,农机化为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5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壮大,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平邑县农机局办公室)

推荐访问:形势分析 农机化 发展 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 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总结精选 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