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外交事业发展》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6-25 09:25:1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外交事业发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外交事业发展》教学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篇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篇1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徐迎春

导入新课

师:(展示本世纪初期以来中国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课件)同学们这几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学生交流)

师:这几幅图都反映了本世纪初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学生回答)

师;
刚才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本世纪初期中国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建国以来国家领导人制定的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是分不开的,建国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4年周恩来总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师:展示课题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授新课

师: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程中,20世纪70年代可谓好戏连台,其中,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中美关系正常化,首先,请同学位先看两个材料。

展示两段材料:

材料一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敌视新中国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他亲自向美国代表团下令:禁止任何美国代表团的人员同任何中国代表团的人员握手。会议期间,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材料二 :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他一下飞机(图片)

首先伸手向到机场迎接他的周恩来总理握手,表示感谢。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课件)

(学生交流)

师:同学位说得很好,尼克松访华前中美处于怎样的一种关系?有哪些表现? 到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出现怎样变化?(课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学生依据旧知识,回忆、总结或看课本讨论回答)

师:展示课件(敌对的紧张状态,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到了70年代开始出现了转机。)

师:请同学们看材料(展示问题和尼克松与毛泽东一段对话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图片)

师: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此时,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了。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缓和?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从中国和美国两个方面展开小组讨论中美关系改善原因。)

通过讨论生成答案:

从中国来说:

1、国力增强

2、抵制来自苏联武装威胁需要

3、解决台湾统一祖国的需要

4、提高中国国际地位需要

从美国来讲:

1、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2、改变美苏争霸劣势地位

3、尽快消除越南战争败局影响

师:补充苏联对中国的武装威胁资料及美苏争霸美国侵略越南的资料

师: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历程中,经历了哪些不平凡的事件?哪位同学能分阶段来说说?

(学生看书回答)

师:展示课件1.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师:下面再请看几段材料:a.《中美建交公报》b.图片:2001年10月,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迎接美国总统布什

c.①1979年4月,美国总统签署由美众、参两院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

②1992年9月,美总统以国内因素为由,不顾历届政府做出的承诺,宣布售予台湾150架F 16战斗机的决定。

③2001年3月,美国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提出反华人权议案。

讨论如下问题:

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a发表于哪一年?

②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③结合以上三组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和展望

(学生交流学生发言要点如下:①1979年。②台湾问题。

师:虽然美国在《中美联合公报》上表明了一个中国立场但在台湾问题上态度还不分明并没有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直到1979年才正式宣布同台湾断绝一切的外交关系,中美两过这时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不仅是当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也是当今中美关系最敏感之处;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中国政府在台湾原则问题上是决不退让的。

(学生谈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和展望)

师:对于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今天的讨论就到这儿。下面就让我们继续学习本课内容。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史上,还有两件举足轻重的大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显示图片:

①《乔的笑》②《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3、《中日建交》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这两幅图片所展现的历史事件?

师: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为什么开怀大笑?

(学生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为什么说是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交流)

师:这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错误政策的失败。

师:图三反映了什么事件?

(学生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师:中美关系的的改善也极大地冲击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引发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971-1972年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打开了我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场由20位政府首脑表演的“时装秀”。大屏幕显示图片:《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同学们,这幅图使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 1、“APEC”是什么意思?(学生答)
    2、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学生看书回答)

4、上海APEC会议的意义是什么?意义:

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5、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

巩固练习:

本课小结:

1、请同学们回忆本课的课题是什么?

哪位同学能说出“外交事业的发展”的表现?

2、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谈谈你感触最深的一点体会

a.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国家的贫穷落后。而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辉煌成就也折射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b.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密不可分。

c.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积累,需要平时的勤学苦练。有个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你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每天甩手30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学生骄傲的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了80%。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个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同学们,柏拉图之所以能成为大哲学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柏拉图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家都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够感动天帝,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正是因为他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戎马一生,他前十次革命均告失败,但他百折不挠,终于在第十一次革命的时候,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些故事,情节不同,但意义都是一样的,它告诉无们,做事要有恒心。旬子讲:“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难的事情便可以做到,没有恒心,再简单的事也做不成。学习是一条慢长而艰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时激情,也不是熬几天几夜就能学好的,必须养成平时努力学习的习惯。所以我说:学习贵在坚持! 当下市面上关于教授学习方法的书籍不少,其所载内容也的确很有道理,然而当读者实际应用时,很多看似实用的方法用来效果却并不明显,之后的结果无非是两种:要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其精髓要领,要么抱怨那本书的华而不实,但最终肯定还是会回归到当初的原点。这本《学会学习》在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兜售自己的方法,而是通过测试让读者真正了解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左脑还是右脑思维测试和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模式测试,经过有效分类后,针对不同读者对不同思考和接收接受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别给出建议,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在其后书中的所有介绍具体学习方法章节的最开始,都是按照不同学习模式给出各种学习方法不同的建议,这是此书区别于其他学习方法类书籍的最大特点,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能让读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除了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更深入的认识客观的自己,不论对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帮助。除了“针对性”强外,本书第二大特点就是“全面”,全书都是由一篇篇短文、图表集成,更像是一本博文或者PPT课件合集,每个学习方法的题目清晰明了十分便于查找,但也因此有些章节内容安排的比较混乱,所幸每一章节关联性并不太强,每个章节都适合独立检索来阅读学习。其内容从“时间规划”、“笔记”“阅读”直到“考试”几乎涉及了所有学习中的常遇问题,文中文字精炼没有过分的渲染,完全是纯纯的“干货”,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当自己面对学海之中手足无措之时,长篇大论的方法肯定会无心查看,明了的编排,让人从目录中就能一目了然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篇篇短文尽可能在最少的时间让读者得到最有用的信息,是一部值得学习的人们不断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曾经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心理测试:用“正确的方法”、“错误的方法”和“积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来自由搭配,看如何搭配出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正确方法”配合“积极的行为”无疑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我们会很“惯性”想当然的认为,“错误的方法”和“消极的行为”搭配是最坏的结果,其实“错误的方法”加上“积极的行为”才是最坏的结果,这会让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学习也是同理,一味钻牛角尖般的生搬硬套不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论多努力都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而好的学习方法加上积极的学习态度无疑会让你如虎添翼。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起码在学生的时候如果遇到,或者人生会少一些遗憾,我只恨我遇见的晚了点,可是现在已是终身学习的年代,错过了最恰当的时候,但只要有心又怎会嫌晚呢?本书归类为学习方法-青年读物,是本工具书,学习手册,但不能阻止她成为经典。这本书的副标题为“增加学习技能与脑力”,正是本书的宗旨,本书系统化地阐述了学习技能提升的各个方面,可谓事无巨细的令人发指啊。整体来讲主要包括7个方面,分别是学习模式,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规划,笔记记录技巧,阅读技巧,记忆,应试技巧,拾遗。全书的结构采取的是总分的形式,前三个方面是总的部分,算是增加学习技能的准备,从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开始,然后采取任何事都需要的时间管理技巧,再总体地讲一下学习技巧规划的事项。然后底下是分的部分,将学习的包含的各个方面的技巧进行分开阐述,分别有笔记记录,阅读,记忆,应试以及最后的拾遗。系统地讲述了学习的几乎所有方面。让读到她的人如果实践的话不仅能在学习上得到提高,在脑力上或者说理解力上肯定会受益匪浅。在此,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日本人写书在细节上做的是无与伦比的,但是这本书让我对这个看法有了一定的动摇,因为她里面的讲述部分让我觉得美国是个应试教育的国家吗,简直比我们中国还要应试。那个考试应对细节的部分放在中国,一点也没有违和感的,好吗?所以他们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没到过日本的人能够写出描写日本人的书,然后让日本人都觉得是经典的,没有在企业里做过实务管理的德鲁克能成为管理上的大师,其理念影响了全世界……不得不说,美国的教育真不是盖的。细节上,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开篇开始传授如何应该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运用了一些测试题目,然后根据结果找出与自己最近似的学习模式,她把学习模式分为几种情况,分别有左脑型,右脑型,还有另外的分法,为视觉的,听觉的,动作的。我看了一下,确实有跟自己近的类型,我就是视觉的,对号入座后就可以比较直接的去扬长避短了。然后,作者说了,做任何事情,时间管理技巧都是不可缺少的,她不仅教导的是学习的技能,还有很多其他的道理,对我们人生都是有益的,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这些,将会受用终生。还有,作者提到了学习技巧规划里的家庭档案系统,将我们现在工作中的管理引进了学习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持续的做,严格地做,获得的收益将无法估量,因为,这在我们现在工作中都必须要用的管理信息的技能,实在是太可贵了,孩子将这种技能与阅读结合起来,保管好自己思维历程,可以获得持续的提高,直到最后展翅翱翔,他最可贵的是,可以系统地提升自己,从而达到书中简介里提到的那样,碰到不会的领域的时候,可以很快的用这些方法,工具建立起模型,系统,游刃有余地攻克自己之前没接触的领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我想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目的吧。最后,我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作者提供的那些小工具了,包括笔记的表格,辅助记忆的表格,帮助整理文档的夹子,应对考试的技巧,缓解紧张的方法……我觉得全书对于如何增加学习技能和脑力的讲述是有道理的,我也相信通过实践作者在书上所提到的方法,定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但是,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故事,在美国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说,自己得奖最大的原因都是在幼儿园里学习的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说要和郭靖一样,不要贪多吃不烂,认定他就要好好地坚持去做,不要停。我自己喜欢的是家庭归档系统,虽然不是学习过程中的技能,只属于学习准备的东西,但是如果坚持井井有条的那样整理自己的学习思维,对自己的收益将难以估量。稍显不足的地方是,第一,本书的语言太过精练,感觉就像没有主观感情一样,要命的是有很多词语或者概念读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书中也没做讲解,本来就看的比较费力,现在好了,作者也不等你,直接把你撂那。第二,作者很多地方就像立一个提纲一样,直接让你自己去参考多少多少页,这个太不习惯了。第三,作者在书中提到各种学习的类型,但是并没有就这种类型合适他们的学习方法做开展或者介绍,比如,将学习分为好几种类型的那个部分,有内省的,有外联的之类,然而并没有对各种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她的有些观点就不太适用,像成立学习小组的,这个对于内向的人,在我国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是比较的困难,但作者没有就如何做提出建议,只是告诉读者这么做,会显得不够全面或者落空。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篇2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3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3篇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我们我为您准备的《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篇1

本课重在阐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重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难点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为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工作:

1.广泛搜集及筛选历史背景材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及时充电。如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我课上为学生展示了六则材料,激励学生分析材料,提炼出有效信息,认识到“从中方看,从美方看”,最后得出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是中美双方共同的意愿,从而突破了难点。

2.精选图片,再现历史镜头。如在讲述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我展示了《乔的笑》,使学生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下完成本目的学习任务。最后,我又展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申奥成功》、《上海世博会》等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新世纪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让学生查阅有关影视资料,扩展学生视野。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导入新课环节比较好,结合时事,创设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让学生角色扮演,分析的比较全面,也渗透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题的设置,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之一。探究一突出了本课的难点。探究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资料,预测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做到了学为所用。探究三通过不同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政策也不相同进行分析,得出:世界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课堂小结是本节课的有一个亮点,从“学有所得”表面知识的掌握,到“学有所思”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到“学有所用”达到学习是为现实服务的目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虽然通过欣赏《乔的笑》图片,让学生体会“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标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果插入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最振奋人心的一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则会更好。

(2)课堂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在处理探究题预测未来中美关系会怎样发展和会否一战时,如果给予学生充分讨论时间,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篇2

在《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同时,也使我对这种教学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所谓自主学习,虽重在强调自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是放任学生,让学生随心所欲。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学案提出预习的问题时,一定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好学生的思路,对于本课我的问题设计思路如下:

1.首先利用数轴图示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落实基础知识,并找出本课的外交成就的主要大事,并把每个事件填在数轴的相应位置上。这样,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而且时间脉络清晰。使学生既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对内容按发生的顺序进行了一次梳理,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学习历史。

2.接着上一问题,再进一步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通过抽取历史事件的共同属性,学生对本课主要历史事件做出了三种归纳:①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②21世纪初期的外交;
③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几件事。学生通过看图示学会了找共性,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与归纳,在学生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问题再深入一步,共同来探究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使问题顺理成章,自然深入,学生既有兴趣去学,也不会觉得费神。

综合上述内容,本课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学起来轻松、主动、有热情、效果好。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要在课前设计一份好的学案,尤其是要设计出好的问题来。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第一个任务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喜欢上历史课。学生如果对历史不感兴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托。所以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握细节,充分运用细节来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使学生能主动进入历史课堂,有对历史探究的原动力。

如在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时,我在一开始上课就展示出教材上的一幅照片——《乔的笑》,就是乔冠华在联大通过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开怀大笑的照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之后又介绍了照片的一些情况:这幅珍贵照片在新闻摄影展中获得金奖,纽约某大报对乔冠华这纵情一笑也倍加赞叹,称他为“大国家的大人物”。乔冠华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因为乔冠华的表情是很夸张的,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常大。所以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了。这时我适时设问:为什么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大笑?学生很快就能从课本中获取信息: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件事是新中国在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是一件令我们自豪的事。图片是无声的,但图片所带来的情感的渲染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就在现场。这会使他们产生与乔冠华有相同的感受:为我们的国家高兴、自豪。有了这样的铺垫以后,学生自然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好感,有求知欲。本来教学内容只是一个过程性的描述,一些结论性的语言,相对来说是枯燥的。用细节来刻画特定的场景和对象,非常类似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抓住了这个精彩瞬间,以情感打动学生,带他们走进了历史。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3篇全文结束。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篇3

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第
一、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根据学案填完整重点知识,并在课本上标划重点知识。对以下知识进行记忆:
1.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2.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3.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 中日建交。

5.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史实。

6.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国家、地位、作用。

二、交流展示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对学案填充部分的统一认识,并对自主学习部分的重点知识进行相互检查。选取每组 3 号进行展示。
三、精讲点拨
1. “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国建立――70 年代初
出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 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然而到了 70 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出现转机
(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观看视频“乒乓外交”(1971 年 4 月)。教师讲述,7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 年2 月)、《中美联合公展示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1 年

报》在上海签署的图片——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引导学生思考“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阻碍是什么?”得出结论,台湾问题。1979 年,中美破戒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中美关系在 70 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是什么?并用大屏幕投影:尼克松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摘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进行分析, 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小结:从美国讲,(1)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1969 年策的失败,出示《截止到 1 月 20 日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图》。(2)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过渡:70 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外,另一个重大的成就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展示图片,直观体验。1971 年第
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乔的笑》)。
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
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时,教师及时设计一些较小且容易回答的问题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由浅入深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是孤立无援的吗? 得到了哪些力量的支持?
他们的提案能被通过说明了什么? 联合国成立之初操控在哪个国家手中?
以前美国阻挠能够成功,然而这一次美国的方案未被讨论即被废置,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长期的努力和斗争;

(2)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教师强调: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 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 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 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3. “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冲ft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田中角荣首相的访华和中日邦交正9 月25 日常化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我们在投影中看到的是 1972 年 到 30
日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时,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在晚宴上的情景。(图片田中角荣与周恩 来)
1971 年7 月中美联合公告发表到1972 与此同时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从

28 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年底,一年多时间里,就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1 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下面我们来对此作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多媒体展示:《亚太经合组织分布示意图》、图片《APEC 会议会标》、图片《上海 APEC 之夜》《江泽民迎接参加 APEC 会议的领导人》《APEC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场》APEC 知识库:
①“APEC”是什么意思? ①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的 英文缩写。
②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 繁荣”。
③根据这个主题,上海 APEC 会议取得哪些成果? ③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 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
④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它的作用?④包括中、俄、哈、 吉、塔、乌等六个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⑤此次会议的意义?⑤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 边外交活动。
2001 年总结:说一说,比一比,21 世纪我国外交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中国还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97 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 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各国议会联盟第 96 届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 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 四、拓展延伸
讨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第一,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两弹一星,改革开 放的伟大成就)。
第二,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求同存异方针)。
最终使学生认识到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五、系统总结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并在小组内展示讨论,最后进行班级内展示。

六、达标检测
针对学案限时训练部分,进行闭卷限时训练。七、板书设计
1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 年)
开创外交新局面 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20 世纪 70 年代 席位 (1971 年


外交事业的发展

3. 中日建交 (1972 年
1. 主题 : 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上海 APEC 会议 2. 内容:通过《上海共识》 2001 年
3 .意义: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事业发展 外交 《外交事业发展》教学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