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18 18:4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2022年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6篇

【篇一】2022年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融合促发展 实现新跨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习 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精神,经信局遵照县委、县 政府的相关安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 路,立足县情农情,坚持长短结合、目标导向、问题导向, 深入系统研究我县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 题,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挥助推作用,经信局配合发 改局、县农委分别就拓展农村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 系、经营体系、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对我县部 分农村及域内企业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方面: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区的 经济结构、企业规模、农民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本着通 过转型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 培育大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产业, 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宗旨, 提出如下建议:

1、压缩劳动力的供给,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是缓 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矛盾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性措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等。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 移,实际上就是种植业劳动力向林业、牧业、的转移。就我 县实际情况而论, 农业内部就业天地也较为广阔。

发展林业、 畜牧业等目前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前景可观。

2、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劳动力内部转移。农村剩余劳 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就是从农业生产领域游离出来的劳动 力向工商业等非农业产业转移。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 民营企业。从目前我国农村资源状况和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 潜力看,乡镇民营企业仍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 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所在。

二、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方面:农村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加快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重 要组成部分,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局 通过对部分农村调查了解,结合大同市的政策模式和经验, 对比分析我县实际,就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工作提出如下调研报告: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民营企业作为 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财 政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型民企 投资农村(如制定对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民企实行免税10年的税收减免政策) , 充分调动民企投资农村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既要充分利用民企的资金,更要注重利用民企现代 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净化、垃圾处理利用、新能 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充分发挥民企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引导一 批有实力的企业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排头兵。大力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的通 道,保护好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以实现国家引导、企业 投资、群众受益的最终目标。

【篇二】2022年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

与时俱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X县县委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切入,紧紧围绕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目标,深入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为新形势下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一、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X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直接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如何通过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途径,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推动和繁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成为县委面临且亟待破解的重大实践命题。

面对基层党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找准症结,科学施策,加快发展,新一届X县县委领导班子深入全县256个行政村全面摸底调研发现,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全县村级班子“乏人、乏智、乏资、乏力”的“四乏”现象比较普遍,从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是表现在“乏人”上,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村级干部选任范围狭窄、渠道单一,不少村出现干部无合适人选,陷入矮子里面挑将军的尴尬局面,乡村振兴缺乏领军人才支撑。

二是表现在“乏智”上,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文化层次偏低,素质参差不齐,技能型人才稀缺,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思路不清,进取意识不浓,带富致富能力不强,乡村振兴缺乏智力支撑。

三是表现在“乏资”上,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空壳村”普遍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特色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增收步伐缓慢,环境面貌改善困难,乡村振兴缺乏财力支撑。

四是表现在“乏力”上,村级组织制度不健全,工作运转不顺畅不规范,不廉不洁现象时有发生,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党群干群关系不够融洽,向心力凝聚力不强,乡村振兴缺乏动力支撑。

同时县委主要领导率员调研得知,经过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X县在外乡贤返乡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其中不少人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仅长期在外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不少于400多人,投资地域覆盖西北五省,他们既是从X县走出去的乡贤,更是促进县域发展的潜在资源。长期以来他们中的不少人心系父老乡亲,通过修路、建校、扶贫等各种形式支援家乡建设,受到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发挥乡贤返乡在强基固本助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对促进村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意义深远,作用不可小视。

思想认识统一后,由县委各常委带队,对在外乡贤助推家乡发展现象深入分析研究,深深体会到要切实把建强基层组织、建好新农村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解决村级组织“四乏”问题,仅仅依靠县上财力、现有村干部力量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唯有拓展视野、创新思维,挖掘社会人才和资源,吸纳在外乡贤返乡强基固本助推乡村振兴,无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借鉴于此,县委主要领导通过赴省、市与一些乡贤返乡座谈走访,发现他们都有回报家乡的强烈愿望,并希望县上能为他们搭建一个发挥作用、造福百姓的平台。县委顺势而为,及时决策,一场声势浩大的“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在全县迅速展开,并将其作为建强基层组织加快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最终实现强基固本、强村富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目标。

二、多措联动,建优平台

为搭建联系乡贤返乡、促进作用发挥的坚实平台,X县县委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精心组织、多措联动,搭建平台、优化载体,确保活动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一是灵活联系,对接沟通。为实现与乡贤返乡交流的常态化、多样化和机制化,县上安排专门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对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的X县籍乡贤返乡,逐人登记造册,搭建三个平台,密切沟通联系。即搭建网络平台,在X县党建网、政府信息网设立乡贤谈X县发展论坛,让他们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开通乡贤返乡微信群,定期向他们发送全县及家乡发展建设信息,尽力做到互动联系和信息共享。搭建会议平台。各镇(办)每季度召开一次乡贤返乡联席会议,县上每年召开一次乡贤返乡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外地在乡村振兴上的新做法和好经验。搭建组织平台。各镇(办)确定一名领导负责,各村确定一名工作联络员,利用节假日等形式对乡贤登门拜访,邀请他们回家乡走访参观,做好亲情联络、乡情联络和民间联络,增强其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已与1083名乡贤建立了密切联系,为乡贤返乡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是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为确保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有位子、有舞台,作用发挥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县委适时将条件成熟、能力具备的乡贤吸纳进村级班子。凡是个人有意愿、群众支持拥护的乡贤,都可选任或兼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目前XX集团董事长赵XX、XX有限公司董事长王X等13人担任了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本人有意愿但不能长期在村工作的乡贤,是党员的聘任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副书记或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员,不是党员的聘任为村务工作指导员。目前全县到村任职的乡贤已达364名,做到了因人制宜,各尽其才。

三是健全机制,保障推进。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建立了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镇(办)参与的“绿色通道”,对乡贤返乡投资家乡的项目优先安排、优先保障、优先实施,提供全程服务。建立检查考核机制。把活动开展做为镇(办)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培树典型,鞭策后进。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资助基础设施投资达到总额50%以上的乡贤给予冠名权,颁发荣誉证书。回乡投资享受县上招商引资、产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在县电视台、党建网、政务信息网设立专栏,对做出显著成绩的乡贤通过编发简报、拍摄专题片、出版专辑、举办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乡贤返乡回报桑梓、造福乡里的浓厚氛围。

三、发挥优势,彰显成效

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挖掘了社会力量推动发展的潜在资源,促进了资金、技术、项目、信息、人才等发展要素向农村的聚集流动,转变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提升了工作能力和素质,拓宽了基层组织人才选用渠道,弥补了农村发展短板,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乡贤的回归,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升了干部素质,使村干部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乡贤共帮助村上培养后备干部689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102名,从源头上解决了村干部后继乏人和党员无发展人选的难题。通过乡贤助推,全县共有63个村晋升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一类村,97个村晋升为二类村。绝大多数村建立健全了村“两委会”议事制度和规则,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全体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专业协会负责人会议,讨论决定村上发展相关事宜,学习政策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刚性约束提升了村干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素质和能力。

二是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乡贤依靠长期滚爬摸打的实践经验,帮助家乡理清发展思路,踊跃捐资捐物,争取项目资金,有效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小田村乡贤、XX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王X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个人累计投资14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4.3公里,铺设供水管道1.6公里,建起占地7亩、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村小学,并为村上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80元养老金。又如长兴村乡贤、XX污水处理厂厂长仵XX担任村第一书记后,多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80万元,完成了4.8公里通村道路建设,建成高规格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设施齐备的文化娱乐广场,为镇上铺设排污管网2公里。再如王召村乡贤、XX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畅XX捐资127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一座6米宽,28米长的桥梁,使该村到镇上的道路缩短5公里。活动开展以来,全县通过发挥乡贤的作用,共硬化村内街道536公里,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道路通畅率达100%,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三是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全县农业产业“八大示范园区”建设,结合家乡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引导乡贤返乡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和聚集发展特色产业,为实现群众产业致富夯实了基础。高家庄村乡贤、XX有限公司经理刘XX,一次投资1.1亿元,建成了占地211亩的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企业,示范引领镇域畜牧业养殖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东南村乡贤杨靖宇投资3600多万元,建成2000吨现代化酥梨储藏冷库,以成本价为村上群众代贮果品,建成占地200亩的肉羊养殖基地,组建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一座3级抽水站,解决了6000多亩果园的灌溉难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乡贤已为村上引进项目52个,总投资3.5亿元,有力增强了县域农业的提质增效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7155元增长到2014年的10700元,增幅达49.5%。

四是推动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乡贤以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倡导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长效化开展养老助残、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
主动协助镇村两级强化社会管理,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建立治保、调解、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帮助村级组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牵头组建民间文艺团体,建立农家书屋。大杨村乡贤牵头成立了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三老”协会,协助村上开展工作,解决疑难问题。盘州村高XX等乡贤在村上建起了占地800平方米的文化大礼堂,为群众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举办红白喜事提供了场所,同时依托村上的传统优势,建起了工艺美术厂和食品加工厂,计划把该村打造成关中文化旅游名村。阳峪镇乡贤对全镇201X年评选出的“十佳孝子”、“十佳婆媳”、“十佳文明户”等50人,每人发放奖金1000元,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地深入开展。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乡贤为“千帮千”帮扶基金捐款1218万元,帮助建立农村文化书屋192个,成立治保调解组织256个,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200多起,帮扶贫困户565户,资助贫困大学生379名,日趋成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和探路人。

四、成功实践,有益启迪

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创新了农村基层组织组建方式,拓宽了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渠道,不同程度解决了当前基层组织存在的活力不强、队伍不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难题,成为新形势下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新农村发展的成功范例,提供了可资借鉴复制推广的宝贵经验。

借鉴一,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是夯实基层基础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面对普遍存在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难题,县委在深入持久开展千名干部帮扶千户贫困户、千名教师帮扶千名留守儿童、千名医务人员帮扶千名鳏寡孤独三个“千帮千”活动的基础上,顺时应势开展了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找准了症结,抓住了关键,取得了实效。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说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正确处理“潜绩”与“显绩”的辩证关系,把提升群众福祉作为最高追求,才能把基层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借鉴二,坚持开放式思维是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常新的根本所在。依托乡贤返乡夯实基层基础助推乡村振兴,在组织设置、人员构成、工作开展、作用发挥上打破了常规思维,突破了地域限制,不拘一格选才用才,创新形式开展活动,达到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最终目标。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说明,只有坚持开放式思维,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挖掘潜能,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实现党建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和互促共赢。

借鉴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快乡村振兴的密剑利器。乡贤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拥有村级组织无法比拟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在思维理念、发展视野、创业经验等方面拥有特有的优势,对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助推乡村振兴意义非凡、作用巨大。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说明,只有充分挖潜沉淀的社会资源,多途径打破乡村振兴存在的资金缺乏、人才缺乏等瓶颈制约,才能不断提升村域发展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借鉴四,着力做好招才引智是弘扬文明之风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振兴是一种新思维、新理念、新做法,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探索,作为走出农村、从实践中磨练成才的优秀群体,乡贤的思想境界、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对解决基层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提升农民素质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引领效应。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说明,只有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把招才引智做为催化剂和助推器,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龙头工程,才能促进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和谐发展。

借鉴五,夯实基层基础助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殊途归一的正确路径。X县并不拘泥开展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振兴一种路径,而是把夯实基层基础推动村域发展作为系统工程,下派村“第一书记”和开展部门包联、对口帮扶活动等多途径并举,从而取得了殊途归一、互动联动的最大效应。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说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因村制宜、精准施策,确保各项决策的叠加放大作用,不断缩小城乡村域发展差距,才能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

【篇三】2022年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根据全市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部署要求,市委副书记xxx同志围绕“立足xxx实际,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调研。我局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填写了调查问卷。并形成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是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止20xx年底,我市完成80%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剩余20%建设任务,并且将为已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510个行政村、社区进行设施设备提升,以利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小广场服务效能发挥。二是文化活动开展,今年计划开展“我们的中国梦20xx年‘欢乐进万家·迎新春文化惠民行’”文艺演出、流动图书服务进基层、文化遗产图片展、大美xxx摄影展、迎新春送春联等活动;
20XX年迎新春摄影展;
第五届民间艺术汇演;
“群文之星”周末大舞台;
“全民阅读季”活动,庆七一文艺汇演;
迎国庆文艺演出;
“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各类书画展、摄影展等。

目前,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进入建设阶段,计划下月对建设情况惊醒督查检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提升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计划招标完成后尽快配备。文化活动已开展完成“我们的中国梦20xx年‘欢乐进万家·迎新春文化惠民行’”文艺演出、流动图书服务进基层、文化遗产图片展、大美xxx摄影展、迎新春送春联等活动;
20xx年迎新春摄影展;
第五届民间艺术汇演。“全民阅读季”启动仪式将于本周末4月22日举行,拉开阅读季序幕;
“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进入招标阶段,计划下月底前开始送戏下乡活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市委、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力度不断加大,把文化建设纳入了全市科学发展绩效考核,但个别乡镇(街道)、村(社区)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较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财政投入不足。我市属于资源枯竭地区,市级财政保障能力相对不足,而且由于基础差,历史欠账多,文化事业投入还有较大差距。比如我市送戏下乡演出费用只有xxx元每场,泰安市本级已达到xxx元每场,经济发达地区已达到每场10000元以上。

(三)队伍亟需强化。虽然每年组织培训,但因经费问题,培训次数有限。而且按照国家、省标准要求,全市文化人才结构不够理想,总量不足、断层断代、人员老化;
乡镇文化站存在混编混岗使用现象;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虽有服务人员,但多由村干部兼任,成为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瓶颈,亟需引入社会力量。

三、下一步的对策及意见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政府重要职能的体现,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逐步推进。要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财政投入、运行保障、人员培训、服务管理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文化在考核中的比重,重点对文化设施运行、经费保障、专职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发挥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要统筹文化资源,注重吸收运用市场、社会等非政府资源,按市场规律,提升资源运行效益,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如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在乡镇街道、中心村设立文化馆、图书馆分馆;
再如,建立农村文化资源库,把送戏下乡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等资源形成文化“大礼包”,采用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由农民自行选定。二是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现在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文化设施相对落后,要制定针对农村文化发展的专门扶持政策,对落后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

(三)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要进一步明确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标准、日常管理使用制度,着力完善乡、村两级文化阵地运行长效机制,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公共文化单位要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扩大群众参与。

(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文化惠民要紧接地气,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深入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农村、社区、机关、广场和校园文化。要精心策划特色文化品牌,组建群众文艺队伍,适时举办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统筹抓好专业队伍、庄户剧团、基层文化带头人建设,不断提高全市文化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民间艺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积极培养基层文化建设的带头人。二是健全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机制。配齐配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专职人员,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文化服务队伍。三是健全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待遇,在考核中,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员、文化带头人给予奖励或表彰,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优先提拔重用。

(六)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培训机制。一是持续推进“金种子”培训工程,坚持“菜单式”培训,在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深入基层组织民间舞蹈、戏曲培训。二是深入推进“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深化与xxx的合作,开展琴棋书画、茶道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活动。三是持续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培训工作,开展群众性美术、书法、摄影、声乐等专业培训班。

【篇四】2022年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生态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涂扬晟

【期刊名称】《中国生态文明》

【年(卷),期】2019(000)S01

【摘要】十堰山水面积辽阔,生物资源富集,南北气候兼备。从山区实际出发,十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思路一变天地宽竹溪县汇湾镇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茶叶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深山出佳茗,千年梅子贡。汇湾镇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总页数】2页(P.28-29)

【关键词】生态建设; 生态农业模式; 香菇产业; 乡村振兴

【作者】涂扬晟

【作者单位】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林业行动助推乡村振兴 [J],

2.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J],

3.以生态文明理念助推西藏乡村振兴的思考 [J],

4.提升绿化“颜值” 助推乡村振兴 [J],

5.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J],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五】2022年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篇一】】个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篇一】 乡村组织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障,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乡村要振兴,首先就要实现组织振兴。而农村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的基础,其班子队伍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水平,才能够把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当前,农村班子队伍的能力素质、作风水平与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标准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全面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刻不容缓。

一、当前存在问题 (一)农村干部老龄化现象突出,后备干部力量不足。XX镇农村干部的平均年龄52岁左右,干部年龄偏大给农村工作带来很多弊病,使得干部素质、工作效率及工作作风都很难得到改善,村级各项建设缺乏活力,同时也影响到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另外,农村缺少年轻有能力,可塑性较强的后备干部,从当前备案的145名后备干部的平均年龄和能力素质来看,质量均不够高,存在年龄不大但素质一般的普遍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班子建设。

(二)农村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从调研情况看,XXX等70%以上村,因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思路不宽、观念陈旧等原因,无法充分利用村级资产资源优势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在引导村级发展,促进集体增收等问题上,点子少、方法措施不多。个别农村干部素质差,品行差,不能将村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导致整个班子队伍软弱涣散,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部分农村带头人担当意识不强,创新发展能力薄弱。农村支部书记思想解放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不够,还习惯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对农村基层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缺少研究,有的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消极思想,缺少发展的内在动力;
有的担心集体经济集体管,怕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搞砸了受党员群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
更有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知难而进,勇于开拓的精神。

二、根源分析 (一)农村工作复杂,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目前农村工作工作难度大、任务繁重,群众素质较低,部分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且非常棘手,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经济待遇低、养老、医疗保险不完善等问题,不具备吸引到优秀人才的基本条件,从而使一些村在选人用人时往往捉襟见肘,出现“人难选”、“选人难”的现象,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此外,比较僵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人才的选择。

(二)个别村级班子矛盾多,组织建设难度大。宗族势力、派别斗争的存在,造成个别村级班子关系不够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建设。一是个别村级班子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出现“两委”争权、独权、揽权、越权、搁权等现象,搞内斗削弱了整体战斗力。二是个别村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难落实,村内一些重大事项都由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互相猜疑、勾心斗角,难以形成合力。三是遗留下来的宗族势力、落后于时代的村风习俗影响了部分村领导班子的威信和执行力。

(三)奖惩机制不健全,无法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从农村干部的年度考核机制上看,虽然有一套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但缺少科学性的考评奖惩机制,有些考核为了平衡各村的实际工作,也难以体现考核的实际作用,难以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干好的也好不到哪去,干不好的也差不到哪去,经济上没有多大的差别。正是因为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造成了农村干部想事、干事、干成事没有标准、没有动力、没有压力。

三、对策与措施 村级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子强了,一强百强。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在抓选配、建机制、促提升上下功夫。

(一)注重农村干部选拔培养,提供人才保障。要健全和完善村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任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打破“论资排辈”、“宗族平衡”的思想桎梏,严格按照干部队伍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多渠道选人,采取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方式,以退伍军人、返乡毕业生、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等为重点,建立农村人才数据库、党员发展对象数据库、村级后备干部数据库,实行“三库联动”的运行模式,积极探索实施“回引人才”计划,每年选出1-2个政治上积极进步、思想素质较高、熟悉农业生产经营、群众基础较好、有带富能力的骨干党员群众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行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最终充实到村级班子队伍中,为实现乡村组织振兴注入人才活力。

(二)注重农村干部能力提升,强化素质保障。一方面,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的素养水平。要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好长远培训规划,保证培训时间、内容、人员、经费四落实。努力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集中轮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一支“能办大事、敢办难事、真办实事”的村级干部队伍。另一方面,敢于在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任务中向农村干部压担子,使干部在工作历练中快速成长,同时,经常性对农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及现实表现,通过访谈群众、集中评议、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考察,对群众口碑不好、存在问题不改、实践证明不行的干部果断调整。

(三)注重农村干部考核激励,强化作风保障。设定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和更加务实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和干部考核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一方面,改变过去年终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按照“量化目标、严格考核、科学评价、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户数赋予不同的工资基数,每月突出不同的工作重点进行即时考核,凡是达不到满分的都要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每月扣除工资总额部分奖励考核排名靠前的村,形成“先进吃后进”、“后进无市场”的考核运行机制。另一方面,紧紧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开展,出台农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意见,明确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指标,让干部干有方向;
对每类农村干部的年终工资核算方式予以明确,使利益更直接、绩酬更合理,让干部干有动力。

【篇六】2022年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用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农村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但受各种原因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一些旧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一些陋习依然成为“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到底症结何在,如何破解?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深入乡村进行了调研。一、乡村风俗“老大难”的三大“顽疾”
长期以来,我们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群众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特别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在城乡不同程度存在。孩子满月、搬新家、上大学等大操大办、互相攀比。这些现象,群众内心非常反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又迫于传统习俗、宗族势力和人情世故等原因,只能随波逐流,不少人对此非常苦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乡村风俗“老大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祭祀陋习危害大。清明时节,祭祖扫墓、缅怀先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无可厚非。但是放鞭炮、烧纸钱、插塑料花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烧纸钱的烟火和呛人气味延绵不绝,墓地烟雾缭绕,鞭炮声震耳欲聋。塑料花漫山遍野,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五颜六色,好似一道“风景”,实则使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污染。这种种陋习,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山林火灾频发,烧毁不少森林。据调查,农村山火70%发生在清明节期间,每年烧毁山林面积上万亩。塑料花占祭祀品的80%以上,不易降解,会对周边土地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二是红白喜事攀比盛。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依然存在。你上龙虾、甲鱼,我上山珍、海味;
你发芙蓉王,我上大中华;
你摆两轮席,我摆流水席;
你舞龙舞狮,我搭台唱戏;
你奥迪一条龙,我宝马一条街......谁也不想降低标准,让人家背后说三道四。大家都好脸面,千方百计也要把事情办得体面一些。可奢华攀比的红白喜事既加重了村民的生活负担,又助长了攀比浪费之风,实在是弊大于利。还有“高价彩礼”是不良习俗的一种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高价彩礼”成为农民家庭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导致不少农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债台高筑,好不容易脱贫后又因婚致贫。
三是闲时赌博较普遍。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大部分农民开始富裕起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有了很多业余时间需要打发,尤其是农闲时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业余文化生活,全民的读书热情不高,业余时间就靠打牌打发。有人错误地认为“手头有钱,时间有闲”“大法不犯,搞点娱乐玩一玩”,“赌博只是输赢个人的钱财,与国家、社会关系不大”。但实际上,赌博本身并不增加财富,是一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财富偶然非法转手活动,它必然会驱使一些人去铤而走险,甚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给国家、个人和家庭造成损失,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二、破解乡村风俗“老大难”的主要对策
移风易俗表面上改变的是行为习惯,实质上改变的是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要破解乡村风俗“老大难”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村居主抓,突出群众自治、自我管理特色,让大家都认同新观念并形成行为规矩,从而让新观念、好风气传承下去,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文明化。针对上述三大“顽疾”,提出如下对策:
一、深化教育引导,把移风易俗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移风易俗的关键是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观念,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的行为规范。在教育引

导中要抓住群众的心理,因势利导,既要讲大道理,也要讲小道理。跟群众讲清楚、说明白,移风易俗是在尊重、传承传统风俗习俗基础上,移的是“歪风”、易的是“低俗”。要把移风易俗作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重要内容,发挥妇女在移风易俗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农村宣传栏、广播、文化广场等阵地,运用文艺演出、公益广告、百姓宣讲、微信、微博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的目的意义,引导群众自觉执行。要善于发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精心打造“最美”品牌。
二、突出关键少数,把移风易俗与党建团建相结合。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执行“五项严禁”、“四项新风”规定,全面落实“三严”工作要求,为群众树立标杆,做出表率,发挥引领作用。要把党员干部在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表现纳入各级各类考核评价体系。纪检(监察)部门要将其纳入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内容;
组织部门要将其纳入组织工作综合考核和党员考评内容;
宣传部门要将其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的考评内容;
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要善于和长辈沟通,主动劝导长辈摒弃繁文缛节,杜绝大操大办的思想念头;
市妇联要将其纳入文明家庭考评内容;
各单位要将其纳入本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评先评优的考核内容。
三、加强综合治理,把移风易俗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美丽乡村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用一个个“美丽乡村”共筑“最美地级市”。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既要完善公共服务,也要加强专项整治;
既要正面引导,也要依法治理。要按照节约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选择非基本农田建设公益性公墓,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四要建好红白理事会,把移风易俗与乡风民风建设相结合。要广泛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并在摒弃婚丧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中发挥重要作用。各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作为,指导村居红白理事会对本村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发动群众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制定规程要根据实际情况“一村一策”,事先进行充分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内容尽可能细化具体,便于操作执行。要把那些德高望重、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老同志充实到红白理事会中来,切实发挥好红白理事会的积极作用。
五、强化家园情怀,把移风易俗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环境秩序最直观地反映着农村的文明程度和乡村风尚。要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手段,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建设和整治行动,推动乡村来一场“环境革命”。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大力开展节水、节油、节电、节粮、节纸宣传教育,使美丽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乡村。
六要突出部门联动,把移风易俗与其他业务工作相结合。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移风易俗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日常工作安排,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移风易俗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纪检、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局、市县乡等各级各部门都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责任主体,要部门联动、上下互动。要层层下发《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暨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拿出工作推进方案,定出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加强督查督办,及时报送信息,有力有序地抓好工作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不仅是目光所及的环境之美,更重要的是用心体会的心灵之美、内涵之美、文化之美。而乡村风气的良性转变,才能让美丽乡村真正变得美丽起来,成为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漆风华(1975.03-),女,汉族,湖南衡阳人,馆员,大专,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

推荐访问:乡村 助推 振兴 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2022年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