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2-06-21 14:4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

2022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5篇

【篇一】2022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篇一: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三山寄宿制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实践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三山寄宿制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活动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

  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

  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
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
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

  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实践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实践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实践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实践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按课程要求设计)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配备劳动技术课专用教室;
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基地;
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

  篇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孟海小学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活动安排

  1、保护花草树木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我给小树写首诗”活动。

  (3)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5)各班开展“种植区”的实践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四项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做好定期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工作。(调查表各班根据班情自制)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学校。(学校根据种植实践区情况,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评比。)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

  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四、总结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根据总结情况,学校处评选“孟海劳动好少年”。

  孟海小学 2013年9月

  篇三: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杨万乡中心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

  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

  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
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
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

  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

  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从小养

【篇二】2022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篇一: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三山寄宿制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实践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三山寄宿制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活动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

  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

  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
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
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

  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实践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实践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实践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实践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按课程要求设计)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配备劳动技术课专用教室;
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基地;
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

  篇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孟海小学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活动安排

  1、保护花草树木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我给小树写首诗”活动。

  (3)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5)各班开展“种植区”的实践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四项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做好定期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工作。(调查表各班根据班情自制)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学校。(学校根据种植实践区情况,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评比。)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

  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四、总结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根据总结情况,学校处评选“孟海劳动好少年”。

  孟海小学 2013年9月

  篇三: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杨万乡中心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

  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

  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
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
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

  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

  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从小养

【篇三】2022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劳动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修订学校教育理念与学生核心素养

(一)补充完善“和乐”教育理念

“和乐”是和而不同,乐在其中。“和”取自音乐之和,不同旋律演绎出最美“和声”。我们追求不同体制、不同思想的包容共鸣,幼儿园、小学、初中一体衔接,公办、民办优化组合。“和”即是优胜之和,除旧更新、优化配置,实现最终的“和胜”。我们打造学习型团队组织,崇尚创新、追求成功,我们帮助孩子建立信念,取长补短,助推全人成功的教育。“和”也是平衡之和,平衡机理、阴阳调和、由本而治。我们主张师生全面发展,多元智能齐头并进,情智双馨,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平衡。

“不同”则是鲜明的生命个性特征,是勇于创新和不断开拓的时代精神。校园既家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快乐地成功,要乐于声、乐于形、乐于心。“乐在其中”则是感受学习与实践之美,知晓敬业奉献、体认工匠精神。

(二)修订“栋梁”核心素养

围绕“习惯+文化+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梁才学生“核心素养”,并将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全面转型升级。根据“和乐”教育理念,将美习养成放在首位,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

1.出色特长:艺体素养+实践创新

艺体素养:我们构建优质的生命教育体系,让仪态雅致、讲究卫生、勤于锻炼、热爱劳动、阳光乐观等幸福生活元素相伴孩子一生。让学生通过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体态匀称、视力达标、身体雄健是梁才健康教育的追求,我们力求从这里走出的每个孩子活力四射、阳光灿烂。

实践创新:梁才学子要具有劳动意识,尊重劳动,养成积极劳动的习惯。学生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初步具有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通过建立学习生活共同体,让孩子们置身其中,追求团队目标、完成分配的任务、遵守团队规则、分享他人观点、贡献自己的见解等重要素养。学生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创新能力。

2.扎实文化:多元智能+科学思维

多元智能:一方面要有中国文化,爱方块汉字、读国学经典、知历史地理、习传统文化,让每个梁才学子的成长根植于华夏文化的土壤,成为中国人。另一方面,每位孩子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诸方面兼具,形成相对完整的智能结构,成为国际人。我们培养优势智能,让每位孩子有自己的“高峰体验”。

科学思维:我们的学生要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我们引导学生走进“左脑与右脑协调、逻辑思维与创意思维并行”的黄金思维世界,同时着力改善思维品质,追求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批判性。学生要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3.美好习惯:学会学习+责任担当

学会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能善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会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

责任担当:我们将孝长辈、遵礼仪、守信诺、重正义等传统美德注入梁才孩子的心灵,并守护孩子们的幸福人生。我们弘扬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爱国奉献等精神,让梁才孩子从小挺直脊梁、勇于担当,将“人”字书写好。

三、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

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基础上,我们把劳动教育课程定义为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学校依托“美习教育”课程体系,拟在小学六个年级中开设“劳动美习课”作为学生必修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结构搭建方面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独立生活。

2. 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4.能与团队合作,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5.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1.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5.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四、劳动教育的主要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都是劳动教育的必要内容。实践性是劳动美习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美习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美习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美习课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实践前的计划构想、实践中的观察思考和实践后的反思交流,加深对有关思想理论、法规政策的理解,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

(二)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美习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美习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美习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美习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五)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美习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六)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美习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七)安全性原则

  劳动美习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美习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美习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五、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一、二、三年级劳动美习教育内容安排

年级

学期

类别

教育内容

教学要求

组织实施

一二年级

农场课程

1.参与农场种植,学习小动物饲养,观察动植物生长情况

整合科学、数学、语文等其他学科

由班主任、任课教师或家长组织管理

美习课程

2.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部设计专门的课程内容

生活教师和班主任组织

公益课程

3.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

人人参与,打扫保洁一体教育

班主任有计划安排

科学融合

4.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注重方指导,体验成果意识

美术、科学、数学等学科设计制作性课程内容。

活动课程

5.根据年度德育主题设计

全体参与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织

农场课程

1.种植与售卖蔬菜

劳动美习课进行

家长、生活教师、班主任协作

美习课程

2.参与简单家务,树立身为家庭成员有劳动责任的意识

家长指导下完成

周末家长组织

公益课程

3.校园公区拔草、清除落叶、浇水

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

由班主任组织管理

学科融合

4.栽种凤花花、饲养蚕

根据科学课要求进行栽培

由科学老师负责,学校农作工具和饲养工具

活动课程

5.根据年度德育主题设计

全体参与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织

(二)四、五、六年级劳动美习教育内容安排

年级

学期

类别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组织实施

上册

农场课程

美习课程

公益课程

学科融合

活动课程

下册

农场课程

美习课程

公益课程

学科融合

活动课程

五年级

上册

农场课程

美习课程

公益课程

学科融合

活动课程

下册

农场课程

美习课程

公益课程

学科融合

活动课程

上册

农场课程

美习课程

公益课程

学科融合

活动课程

下册

农场课程

美习课程

公益课程

学科融合

活动课程

【篇四】2022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篇一: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班级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同学们参及校风建设的途径之一,并以此可以培养全校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了让全校学生积极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实际本领,学校、班级决定开设劳动教育课,现提出具体方案如下:
一、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 每周安排两个班,每班三天,每天从早上7:40开始至中午放学,下午从14:00开始至晚自习前(晚餐之后重点做好保洁),实行全校全天公共区域、楼道等清洁大包干,其余时间各班只负责本班教室清洁扫除(因需要特别安排除外),这项内容视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级评分记入学生操行成绩。

二、班级及个人职责 (一)班级职责 1、负责教学楼、实验楼的楼道、楼梯、及楼梯扶手、通风窗、镜子等的打扫及保洁;

2、负责学校临时教学平房区、操场、游泳池、篮球场、绿化带的打1 / 10
扫及保洁;

3、负责学校干道扫除及保洁;

4、清除责任区内果皮屑箱内的废弃物,清洗果皮箱,做到随时 清除;

5、劳动课三天期间的常规值勤,秩序维持及违章纠正记录。

(二)个人职责 1、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自觉争做五中小主人,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校园的良好风尚;

2、学生实行责任区域包干负责制,负责搞好班级分配给每个同学的责任区域的全天卫生和常规管理,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

3、学生具体责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打扫责任区卫生 (2)责任区保洁 (3)责任区常规值勤,违章纠正(包括乱吐乱扔,言行不文明等及有违反校规校纪的其他行为),记录并上报。

三、组织职责 (一)教导处 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章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

(二)教导处 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

2 / 10
(三)班主任 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安排科任教师的指导区域。

(四)科任教师在所任班级劳动期间按课表规定的该班课程表时间到班上及班主任一起共同组织、指导学生劳动。

四、劳动标准 (一)楼道 1、地面无尘、无迹、光亮;

2、墙裙无污迹、洁净;

3、墙面、墙角、屋顶无尘,光亮;

4、及时清除责任区内果屑箱,有效维持区内秩序,有力纠正违章行为并填写“违章记录单”。

(二)公共区 1、无石块、纸屑、烟头等垃圾废弃物;

2、无积水、痰迹;

3、草坪、绿化地带无纸团,塑料袋等废弃物;

4、每日清除两次以上果皮箱;

5、有效维持责任区内秩序,及时纠正违章填写“违章记录单”。

五、检查及评定 检查实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时间是上午9:
30、下午14:00及17:00,检查有普遍和重点抽查两种形式;
班级不合格者除不能参加先进班级评比外,凡涉及到的有关个人该期社会实践3 / 10
不合格,操行评定不及格。

六、注意事项 (一)在劳动期间,值周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着装上岗,不擅离岗位。

2、见到师长,按礼仪标准统一称“老师好!” 3、上课、下课及课余时间遇到老师要主动为其让道。

4、不追逐、打闹,禁止不文明使用劳动工具。

5、在教学楼区、实验楼和教学楼劳动的同学还应做到:
(1)上课期间不在教室窗户外张望;

(2)不在楼梯及楼道喧哗;

(3)走路时脚步放轻。

(二)可通过“联系本”、座谈会及家长会等形式检查了解在家的劳动情况。家庭劳动具体要求:
1、寝室 (1)干净整洁,物品用具摆放有序;

(2)墙壁布置高雅,内容具有知识性和激励性;

(3)叠被,枕套枕巾整理平整;

(4)衣物自己收拾,并有序叠放;

(5)书架无灰尘,书籍(破损书籍自己修补)摆放有序。

2、个人卫生 (1)不留长发,常理发;

(2)勤洗衣服勤洗澡,身上无异味;

4 / 10
(3)勤修指甲,不留长指甲;

(4)不穿戴及中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服饰。

3、为父母分担部分家务,一周之内至少做到:
(1)洗一次衣服;

(2)煮一次饭(包括炒菜);

(3)拖两次地板;

(4)擦两次灰尘(家具用品等)。

篇二: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4年度劳动实践工作实施计划 高陌中学2014年3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目标: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2、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5 / 10
3、教师从理论及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中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
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及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外操场,一年要除草数次,以往都是由学校请校外的小工进行清除。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6 / 10
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事地也不少,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燕子村的黄金台、易黄公路边捡拾白色垃圾等公益性劳动,将学校门口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

其三,利用军营村苗木生产基地,每月组织骨干学生参加劳动,请技术员讲解劳动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首先,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
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
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其次,我们以现行劳动教材为内容,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7 / 10
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最佳劳动基地”、“劳动小能手”等活动。

篇三:孙各庄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孙各庄中学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劳动教育目标 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通知》和《中学德 育大纲》为依据、提出我校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劳动教育内容 中学阶段内容:主要有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技课实习、学农劳动等。

三、劳动教育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求教师、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进行知识联系及渗透,做到手脑并用,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8 / 10
力和迁移。

量力性原则。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及教育计划。

时代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
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及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劳技课教学。要求做到课时落实、设备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

2、家庭教育中实施自我服务及家务劳动。

3、学校及社会公益劳动。

4、校外农业生产劳动。

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五结合”:
(1)课内外结合;
(2)校内外结合;
(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

(4)必修课和活动课、选修课结合;
(5)日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相结合。

五、劳动教育领导及管理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劳动教育领导系统,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保证,有检查的管理制度。

2、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成合力。

3、依托家庭果园,建立劳动教育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重视劳动教育科研工作。

六、劳动教育的评估 9 / 10
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评估可根据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质量、劳动习惯列出考核内容,进行等级式考核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集体形式的劳动课、社区服务等可列入班级集体建设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劳动教育评估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防止片面性。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及他评等方式实行民主评定,加强中学劳技课教学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孙各庄满族乡初级中学


10 / 10

【篇五】2022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

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一、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 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三、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 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 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 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

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 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 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 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 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 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 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 布置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 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 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 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 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 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 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 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推荐访问:工作方案 劳动 学校 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 2022劳动教育学校工作方案 学校劳动教育规划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