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沙文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发布时间:2023-06-11 16: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6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环节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3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李叔叔骑自行车外出旅游所行的路程引出问题,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比眼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上写的)

非常好,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漫长的暑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出示幻灯片)

生:骑自行车。

师: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4)学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请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汇报。(40+56和56+40,如果没有学生说出56+40这种算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这样列出)

2.两种算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因为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里填上什么符号?(“=”号)

4.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俩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6.这样的算式我们能写完吗?你认为你举得例子左右两边一定相等吗?为什么?(因为无论它俩的位置怎样,都是算它们的和是多少,所以左右两边相等。)

7.揭示规律

(1)同学们,像刚才我们举得那些例子中包含的规律,就是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吗?

(学生总结)

(2)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

8.既然像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你们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换律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

9.展示学生的方法。

10.确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由于字母表示比较简便,所以通常我们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所以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板书)

11.对口令

师:83+17=生:等于17+83

57+44 a+b 100+60 18+75 35+65 85+768

12.介绍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刚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经过的路程,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情境图二)

2.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问题: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吗?请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学生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5.我们来理一理这两种算法。

师:算法一,先算前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一天的路程。这种方法简单。

师:算法不一样为什么结果一样?(因为它们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结果一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的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7.比较下面两组算式

68+152+48 68+(152+48)

(225+175)+67 225+(175+67)

8.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并展示。

9.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揭示加法结合律。

(1)师:像刚才我们又发现的加法中的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吗?

(2)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

11.试着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填一填:

(1)两个加数交换(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2)三个数相加,先把( ),或者先把(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4)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 ________。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 )中填上适当的数。

(1)29+17=( )+29

(2)120+( )=35+( )

(3)138+(62+365)=( + )+365

(4)( +358)+ ( )= 198+( +42)

3.连一连,再说一说每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63+325 64+(19+81)

87+32+68 325+63

(64+19)+81 87+(32+68)

36+78+64 78+(36+64)

4.比一比,那组算得快。

(1)(195+32)+68 (2) 195+(32+68)

(205+59)+241 205+(59+241)

486+78+14 78 +(486+14)

师: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请用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水小数同样适用,并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生: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说,教师板书)生: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师:我们学这些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

生:学这些运算定律是为了帮助我们进行简便计算。

师:下面的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3.2+0.5○0.5+3.2(4.7+2.6)+7.4○4.7+(2.6+.4)生:相等,两个小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小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小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的运算定律页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些、我们今天就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4.计算0.6+7.91+3.4+0.09

师:上面的算式属于什么算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上面是连加算式。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计算出的小数如果末尾有0要去掉。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板演)0.6+7.91+3.4+0.09=8.51+3.4+0.09=11.91+0.09=12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想到其他的计算方法吗?生:整体观察算式发现,如果交换7.91和3.4的位置,这样0.6与3.4、7.91与0.09都可以凑整计算,也就是说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后,再继续使用加法结合律就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些。

师:你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展示)0.6+7.91+3.4+0.09

=(0.6+3.4)+7.91+0.09)=4+8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生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得计算简便些。

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根据算式的特征,灵活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时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在计算时,我们要先观察算式中的数据,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简便算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篇四

备教材内容

1.本节课学习的是教材79页的内容。

2.本节课教材分两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个层次:呈现几组有特点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进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并通过举例验证探索得到的规律,从而明确: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第二个层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的运用,例4直接呈现了1个有特点的小数连续相加的算式,并呈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小数计算中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计算简便,从而使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3.小数的简便算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计算的正确性、熟练性、灵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拓展了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范围。

备已学知识

知识要点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的特点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

备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难点:能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知识回顾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即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问题导入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你有什么发现?(教材79页)

3.2+0.5○0.5+3.2

(4.7+2.6)+7.4○4.7+(2.6+7.4)

过程讲解

1.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2.计算比较,发现规律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发现:(1)在小数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加法交换律。(2)三个小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小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小数相加,和不变。符合加法结合律。

3.举例验证,明确规律

7.3+9.2=9.2+7.3

(4.9+5.25)+1.75=4.9+(5.25+1.75)

得出结论:在小数加法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依然成立。

归纳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知识点二 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的应用

问题导入 计算0.6+7.91+3.4+0.09。(教材79页例4)

方法讲解

1.方法一

(1)算法分析。

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因为是同级运算,所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计算过程。

0.6+7.91+3.4+0.09

=8.51+3.4+0.09

=11.91+0.09

=12

2.方法二

(1)算法分析。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观察4个加数,发现0.6和3.4、7.91和0.09结合到一起分别能凑成整数,因此交换7.91和3.4的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计算比较简便。

(2)计算过程。

0.6+7.91+3.4+0.09

=(0.6+3.4)+(7.91+0.09)

=4+8

=12

归纳总结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因此,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每个数的特点,注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拓展提高

在小数连减运算中,减法的运算性质依然成立。如:8.96-3.37-2.63=8.96-(3.37+2.63)。

知识巧记

小数运算莫着急,数的特点看仔细。

要想计算变简便,各个数据要看全。

合理使用运算律,计算简单又快捷。

备易错易混

误区一 计算5.84+4.16-5.84+4.16。

5.84+4.16-5.84+4.16

=(5.84+4.16)-(5.84+4.16)

=10-10

=0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审题不认真,只看每个数的特点,却忽略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

错解改正 5.84+4.16-5.84+4.16

=(5.84-5.84)+(4.16+4.16)

=0+8.32

=8.32

温馨提示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要想交换数的位置,一定要连同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交换。

误区二 计算15.46-5.7+4.3。

15.46-5.7+4.3

=15.46-(5.7+4.3)

=15.46-10

=5.46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依据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而盲目简算。如果此题是连减运算,那么可以根据减法的运算性质把两个减数相加,而此题是加减混合运算,所以不能盲目简算。

错解改正

15.46-5.7+4.3

=9.76+4.3

=14.06

温馨提示

只有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才能改变运算顺序,否则只能按四则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活页练习题

教学类型:

随堂课

教学过程:

一、加法交换律

(一)故事引入,得出猜想

1、讲故事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这一天,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多了,要省着点吃。以后每天早上吃3个饼,晚上吃4个饼,怎么样?”猴子一听,怎么早上吃的比晚上还要少,不干,抗议!老人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马上改口说:“那么早上4个饼,晚上3个饼,好不好?”猴子一听早上多了一个饼,自己占便宜了,这才开心的答应了。

2、适设问

猴子占到便宜了吗?为什么?

3、巧引用

引:也就是什么没变,只是什么变了?(也就是猴子一天一共吃的饼个数没有变,只不过是早晚吃的个数换了换。)

4、活板书

早上吃3个饼,板书3,晚上吃4个饼,板书4,一共吃了3+4个饼,也就是7个饼。早上吃4个饼,晚上吃3个饼,一共吃4+3个饼也是7个饼,所以3+4=4+3。(猴子占到便宜了吗?)

5、细观察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数不变,符号不变,和不变,位置交换)

6、得猜想

是不是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呢?我们可以像这样举例子。

(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1、举实例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自备本上写一个。

谁先来?4+5=5+4你怎么知道相等的?左边,4+5=9,右边5+4=9,所以两边相等。所以下面请你这样说:左边4+5=9,右边5+4=9,所以4+5=5+4。谁再来说?1+6=6+1。这些都是几位数相加的例子?还有别的例子吗?12+11=11+12,这个例子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还有别的吗?100+22=22+100,这个例子又有什么不同。还有吗?我们就不说了,用……表示。

评价: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不但想到一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还想到一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等等,这样各种类型的例子越多,验证的猜想也就越可靠。

2、得小结

这时,我们通过验证就可以来下结论了,谁能说一说?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3、想简写

用语言文字叙说比较麻烦,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自备本上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创意,并让学生解释说明。

4、得结论

看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就是简单!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这就是加法交换律,请大家读一读。

其实一年级你们就接触过加法交换律,看!数的分成,对吗?二年级也学过,笔算加法并交换加数位置来验算加法,是不是也是交换律?

二、加法结合律

过渡:刚刚,我们研究了两个数相加,发现了交换律,告诉你哦,数学家们研究了三个数相加,也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呢,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定律

请你们自己读一读,你能理解吗?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分析定律

我们一起来分析。“三个数相加”,懂吗?谁来举一个三个数相加的例子。简单点的。4+6+8。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什么意思?也就是先算几加几?再加几?为了强调先算什么,老师在4+6外面加上括号。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也就是先算?再加几?我们只要怎么办?在6+8外面加上括号就行了。和不变吗?我们要计算。左边先算4+6=10再加8等于18,右边先算6+8=14,再4加14等于18,所以(4+6)+8=4+(6+8)

3、观察发现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特别是什么没变?位置没变。

4、自由验证

那么是不是三个数相加,位置不变,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都不变呢?这虽然是数学家验证的结论,但我们学习数学要抱着怀疑的学习态度去学,别人说的就一定对吗?只有自己验证了,你才能说这个结论是对还是错。

你该怎么样验证呢?举例子。

就近五人一组合作交流每人举一个例子其中一个人记录。注意一定要左右算一算,看是不是和不变。

5、汇报交流

谁先说?左边……右边……所以……。这是几位数相加的?还有别的吗?这个例子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还有不同的例子吗?还有吗?我们用……表示

6、事例验证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看,我们班男同学34人,女同学21人,后边还有听课的老师12人,问一共多少人?可以怎样算呢?我们可以先算男同学的人数和女同学的人数,再加老师的人数,也可以先算男同学的人数和老师人数,再加上女同学人数,还可以先算老师人数和女同学人数再加上男同学人数。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是都是求总共人数,所以和不变。

7、得出结论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数学家的结论正确吗?请你读一读,看看大家这次读得懂吗?如果用a、b、c来表示这三个数,结合律怎么表示呢?谁来表示一下?

8、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发现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书中的小朋友也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和我们总结的一样吗?我们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统称“加法运算定律”你们都掌握了吗?下边我就来考考你们。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以手势进行判断,用手掌代表加法交

换律,拳头代表加法结合律。)

82+0=0+82

●+★=★+●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第4小题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填空练习。

(45+36)+64=45+(□十□)

560+(140+70)=(560+□)+□

18+(24+82)=(18+□)+□

小结:看来运算律真有用,可以使计算变得很方便,大家把加起来是100的两个数放到一起先加,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3.那么这两题要怎么算更简便!

25+32+4572+43+28

四。拓展延伸

著名数学家高斯以很快的速度算出了这样一个算式你行吗?

1+2+3+4+-------+99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分别说一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五、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 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6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小编。

推荐访问:下册 四年级 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Top